近日,珠海光恒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恒科技”)完成了超5000万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新型激光测量设备批量生产。资本市场看好的并非其“概念”,而是硬实力——这家位于珠海市香洲区的企业仅用5年时间,便填补了光纤激光测风雷达这一领域的国内空白,国产化率95%以上,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国产替代、自主可控”。
在光恒科技“横空出世”前,激光测风雷达的国内市场基本被国外产品垄断。彼时国内激光测风手段探测精度受限、核心器件及模块国产化程度低,成本高、普及率低等“痛点”横亘在国内企业的面前,光恒科技选择从最基础的元器件开始“登山”。“当时我国在光传感器方面发展较慢,我们也没有相关配套,可以说是逼着我们从最基础做起。”光恒科技董事长赵德平说,“现在来看,这其实是件好事,让我们熟悉和理解了整条产业链。”
依托自有技术,光恒科技逐步研发出各式激光测风雷达,用于包括风资源评估、气象保障等多个应用场景,并拥有多场景不同的解决方案。如今,风力发电是光恒科技重点布局的增量业务场景。赵德平介绍,激光测风雷达是风电行业中用于测量风速风向的重要工具,通过检测激光对气溶胶散射回波信号的多普勒频移信息,来实现对径向风矢量的测量。“通过我们的激光测风雷达,为提高风场风功率预测的精度以及风机正前方风向风速的准度提供了依据,可以有效解决行业中最核心的痛点——提升风机的发电效率。”赵德平表示,由于风的方向是不断变化的,风电机组需要保持正对风的方向,才能最大程度提升风能利用率。一般来说,1%的风速不确定性,会带来3%左右的发电量不确定性,“即使一个微小的偏差,也会给业主带来巨大的成本损失。我们的产品可以做到提前测风,使机组长时间处于风能最大的位置,平均提升发电效率3%。”以一台6兆瓦的风机为例,每年的发电量收益为600万元左右,提升3%的效率能为业主节省十余万元的成本,“现在测风雷达已经成为风电主机厂商的标配,预计每年都会有数亿元的增长”。除了风电行业,在机场气象保障中也能见到光恒科技产品的“身影”。“飞机发生事故多在起飞和降落阶段,风切变是造成飞机事故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手段便是采用激光测风雷达。”赵德平介绍,“通过我们的产品,可以探测飞机起降过程中的风向、风速及其他飞机飞行过程中形成的尾流,帮助飞行员识别并有效规避切变风,尽量避免飞行风险。”“以前国外同类型设备每台需要上千万元,每个机场需要好几台,而我们的产品完全可以实现国产替代,且价格也比较实惠。”有权威机构预测,未来2到3年,国内大部分机场都将会逐步采用该类产品进行气象保障。“之前不少技术其实都是在模仿,只有创新,才能使我们走到行业领先。”赵德平说,“越发展到后面,企业越要创新,越需要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应用上的新问题。我们的企业想要实现‘弯道超车’,就要负重前行,敢于啃‘硬骨头’。”光恒科技确实有啃“硬骨头”的底气。当前,企业技术人员占比近30%,每年的研发投入占比超20%。“高额的研发投入对于企业来说确实是‘不成功便成仁’的,想要啃掉‘硬骨头’,就必须有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资源的不断投入。此外,国家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于我们科技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对于企业的转型升级,它就是一个关键点。”对科研的重视使得光恒科技的业绩飞速增长,近三年来,企业营收保持平均每年50%的增长率。“明年对于我们来说会是快速增长时期,业绩有望翻番。”赵德平说。企业发展的背后,不能忽视的是政府的帮扶。“我认为香洲区对我们的帮助贯穿了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在起步阶段,区里面就给我们投资,这对我们的第一步可谓至关重要。”赵德平说,“随后,香洲区又出台了光电产业相关政策,在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让企业敢于发展。”“现在香洲区光电人才众多,人才自由流动为企业带来了活力和吸引力,让更多的人才愿意选择香洲,产业链也愈发完善,可以说实现了‘上下楼就是上下游’。”赵德平说。对于未来,光恒科技也有了自己的打算。赵德平表示:“激光技术本身就是工具性的,它能够应用在各种各样的行业里面,我们企业也有了自己的使命,就是要激光传感器相关的专业设备能够让大家都能用得好、用得起,同时拓宽激光技术的应用场景,拓宽企业的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