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再次迎来重要进展,先进阿秒激光设施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概算批复,项目即将开工建设,这意味着继中国散裂中子源之后,又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即将在松山湖科学城落地,巍峨山下世界级大科学装置集群重磅加码。
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建设示意图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今年以来松山湖科学城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建设不断加快、重大成果接连涌现、城市品质持续提升、人才吸引力显著增强,围绕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地、科技创新引领地、科技和产业人才向往地、绿美建设和精细化管理示范地、深化改革先行地”目标,进一步强化引领东莞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作用,全力当好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领头羊,加速迈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科学城。
阿秒激光首次为人们提供了研究电子动力学的有力工具,为研究物理、化学、材料、信息、生物医学等学科中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提供了崭新的技术手段。2023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就颁发给了阿秒激光领域的科学家。
阿秒是一个时间单位,1阿秒等于10的-18次方秒,比飞秒更短暂。人类想观测电子的运动,研究电子的动力学过程,需充分利用先进阿秒激光设施。
“可以说,超快超强激光是拓展人类认知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某些方面甚至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研究手段。”在去年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举办的首届超快激光应用发展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汪卫华透露,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作为该装置建设法人单位,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在松山湖建设国内首个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其中6条束线及实验系统将落地东莞。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为建设管理运行好先进阿秒激光设施,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已联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成立了阿秒科学中心,已经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外优秀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希望依托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建成一个超快物质科学的国际化研究中心,协同中国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在能源材料、信息材料以及基础物理等领域做出国际一流的成绩。
大科学装置是前沿科学探索及技术创新突破的重要基础支撑。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建成后,将成为亚洲首个、世界第二个阿秒激光大科学装置,该装置也有望成为今年内松山湖迎来的第二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中国散裂中子源
今年3月底,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在松山湖启动,预计2029年建成。届时,装置研究能力将大幅提升,实验精度和效率将显著提高,可为探索科学前沿、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和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提供科技利器。
此外,为推动南方先进光源的前期准备工作,去年以来,由国内代表性的用户与从事同步辐射相关研究的专家组成的南方先进光源指导委员会,先后召开多次用户会议,持续加快推进南方先进光源建设。
“1吨月壤或可满足50人一天饮水!”不久前,一则中国科学家团队关于嫦娥五号月壤的科研进展引发全球关注。这一有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度参与的重大成果,是松山湖科学城创新实力的又一体现。
月球科研样品(月壤)
随着松山湖科学城加快建设,创新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对于高水平创新成果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重要科研进展如雨后春笋般加速涌现。
近期,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汪卫华院士团队借助原子制造及材料基因工程高通量的思想,利用现代激光快冷和古老的制备玻璃的助熔剂相结合工艺,成功将所有类型十多种单质金属,制备成为室温稳定的非晶态,解决了困扰学界的百年难题。
8月22日,中国散裂中子源在医疗领域产生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BNCT也迎来新进展。当天,粤港澳大湾区东莞市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研究中心正式动工,未来将成为国际前沿抗癌技术的重要基地,预计设置约300张研究床位,为癌症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中国散裂中子源
当前,松山湖科学城已集聚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一批大装置、大平台,拥有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等6所高校、18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等一大批平台基地,构建起全链条全要素全过程的创新生态体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的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中,松山湖科学城“科创矩阵”表现不俗,包括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广东医科大学(东莞校区)、中国散裂中子源、大湾区大学(筹)在内,有5家单位入选超过10项。
赵忠贤院士
今年9月中旬,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赵忠贤院士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让东莞松山湖科学城高热度“出圈”,同时也成为松山湖科技与人才实力的生动写照。
7月底以来,一趟往返松山湖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之间的跨市公交假日专线成为了两地众多家庭周末出行的新选择。
今年7月,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获批建设四周年之际,深圳光明科学城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达成《共同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在科学资源共建共享产业协同发展、交通互通互联方面的联动进一步加强,汇聚起先行启动区建设最大合力。
根据两地达成的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科学资源共建共享、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共同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共同推动科技交流合作,共同打造“环巍峨山”科研圈和生活圈,共同打造一体化政策环境,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湖光”专线在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两座科学城内建起了一座沟通桥梁,也是两地携手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实质性举措。
与此同时,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东莞段二期)建设也传来新进展,据东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透露,该通道计划今年开工建设,而科学城通道(深圳段)当前正处于前期阶段,力争明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届时,东莞松山湖、深圳光明两座科学城即将实现“双向奔赴”——两地车程有望缩短至20分钟。
“松山湖-光明”跨市公交假日专线
于双科学城的企业机构而言,两地“优”无止境的营商环境愈显成色,多项政务服务业务“一窗通办”,办事更加畅通快捷;于双科学城的群众而言,湾区创新走廊各创新载体间教育、科技、人才领域互动交流进一步深入,科研服务、生活配套、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相关配套条件有机会实现共通共享。
9月10日,华为发布三折叠手机Mate XT,迅速在全网掀起新一波关注热潮。在位于松山湖北部片区的万象汇华为体验店中,前来上手体验的消费者络绎不绝。实际上,此处距离机器包装上所注生产地“东莞市松山湖园区新城路2号”,仅一路之隔。
在松山湖,“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正奏响高质量发展的“协奏曲”。
华为Mate XT
“这就像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实验室,每个角落都藏着未来的秘密!”9月8日,来自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牙买加、格林纳达、圭亚那、苏里南以及巴哈马的六名网络达人来到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XbotPark新基地参观交流。这里先后走出了云鲸智能、逸动科技、未知星球等一大批知名硬科技企业,被誉为“创业梦工厂”。
格林纳达视频博主奥马里兴奋地说,在这里,他看到从创意火花到产品原型,再到市场应用的完整链条,感受到了大湾区科技创新的蓬勃生命力。
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
紧邻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成立仅3年的东莞市湃泊科技有限公司近期已连续完成两轮融资,融资由头部的产投资源、政府基金、上市公司等投资方投资,融资金额近1.5亿元,融资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及产线扩张。
湃泊科技为高功率芯片电子陶瓷散热封装方案商,目前已实现热沉全国产化量产。其新建的深圳工厂为国内产能最大的陶瓷散热封装基座的生产线,今年产能可达月500万片。
松山湖完善的产业环境给了湃泊科技充足的发展信心。“国内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激光切割市场,设备规模大概有1000亿左右的规模,我们可能刚刚处于工业激光的1.0时代。”公司创始人安屹认为,工业激光行业存在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未来湃泊科技将关注更大的电子陶瓷的市场。
东莞市湃泊科技有限公司产品
近年来,松山湖把先进制造业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以华为为核心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超千亿产值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持续巩固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产业集群稳步起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多元融合、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成形,对全市的带动辐射作用也更加显著。
根据8月14日赛迪顾问发布的《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2024)》,松山湖高新区再次上榜。而9月工信部最新公示的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松山湖一次性新增逸动科技、国志激光、弓叶科技等12家创新企业,体现出“科技创新”赋能“先进制造”的强劲实力。
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为松山湖绘就生机勃勃的发展画卷,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宝贵机遇。
在9月举行的“松湖杯”创新创业大赛(湖南长沙站)初赛环节中,湖南自院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技术官王一博带着无菌制剂激光检测仪这一项目上台参赛。“作为初创团队,我们非常重视市场资源和合作机会,希望获得‘松湖杯’的助力。”王一博表示。
从微型防抖云台、精品潮玩3C、基因治疗新药,到新能源设备芯片、工业设计与数字平台……去年,作为一场不设赛事奖金的园区级创赛,“松湖杯”创新创业大赛平台引得国内外超600个项目报名角逐,最终揽收48个优质企业注册落地,上演了神奇的“创业魔法”。
2024年“松湖杯”创新创业大赛自启动以来,报名再创新高。除了赛事平台带来的服务“加法”,松山湖“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相互赋能所带来的“乘法”效应,更是这些创业者选择松山湖的重要考量因素。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
8月,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下称“港城大(东莞)”)首届120名本科新生和442名硕士研究生入校报到。港城大(东莞)是松山湖科学城“四梁八柱”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4月,教育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函,批准正式设立香港城市大学(东莞)。
据了解,港城大(东莞)首年招收本科生实现“开门红”,录取学生高考分数均达到或超过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双一流”高校录取线,在专业设置上也紧贴大湾区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首年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四个本科专业。
大湾区大学(筹)
东莞市大湾区高等研究院(下称“高研院”)也迎来了首批联培新生入学。高研院于2023年3月揭牌,是一所以研究生培养为起点的公立高水平科研教学机构,也是加速推动大湾区大学筹建工作的支撑实体。
高研院先后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南方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累计联培研究生200余名。本次入校的联培新生中有博士研究生18名、硕士研究生52名,于2023年入学,首年进入合作高校学习,今年开学后将分别进入高研院理学院、先进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物质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湾区大学(筹)校长、高研院院长田刚在新生见面会期间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战略发展的一部分,大湾区大学建设将面向国家所需,致力于为大湾区发展提供新的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支撑。
“松山湖大装置、大平台集聚,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新生王彬介绍,目前自己已经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我主要的研究方向比较依赖于分子手段,而松山湖及周边大湾区内丰富的科研资源,和我的研究非常切合,希望以后能在这里产出更多研究成果。”
建设大设施、运行大平台、汇聚大学者、承担大任务、产出大成果,松山湖科学城正向着具有世界影响力一流科学城的目标大步迈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