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对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领域分布、区域分布、部分产业集群概况、名单等进行梳理,以供参考。
从领域分布来看,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12个领域,其中生物医药领域上榜的集群最多,达到17个,其次是新型功能材料领域,上榜的集群为9个,智能制造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并排第三,上榜的集群都为7个。从区域分布来看,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23个省市,其中,山东省上榜的集群最多,为7个,第二名是广东省,上榜的集群的数量是6个,安徽省、北京市、福建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上海市上榜的集群数量都为4个,并排第三名。近年来,深圳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2020年-2023年,深圳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从287亿元增长至387亿元,增长率也从3.2%逐渐提升至12.1%,这种逐年递增的趋势显示出深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势头强劲,且增长潜力巨大。深圳作为全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城市,拥有众多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截至2023年底,深圳累计建设人工智能创新载体84家,其中国家部委创新载体1家,省级创新载体占据较大比例。从载体类型来看,超过60%的人工智能创新载体均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撑;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能家居和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市场需求显著增强,为深圳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23年合肥市新型显示产业产值1016.8亿元,其中面板产值534亿元;今年上半年,新型显示实现产值572.17亿元,同比增长31%。拥有京东方、维信诺、康宁、彩虹液晶、视涯科技、乐凯科技、三利谱、江丰电子、奕斯伟等行业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全产业链累计投资项目超过185个,累计投资超1900亿元。今年上半年,共签约落地重点项目20个,总投资630.45亿元。拥有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42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年均研发投入强度超5%,累计授权发明专利2876件,多项技术国际、国内领先。2024年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通航五周年,五年来,临空区大兴片区紧抓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机遇,搭建了以生命健康为主导产业的“1+2+2”产业体系,以打造生物医药千亿级产业集群为重点产业发展目标,推动建设了一批极具吸引力的项目。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核心园区的打造,临空区大兴片区形成了以国际生命健康社区为产业基础、综保区生物医药孵化器为创新源头、自贸区创新服务中心为平台载体的产业集聚格局,重点围绕医学研究、医疗服务、医药产业等方面,着力引进国家级研究中心和科研院所,全力推动研究型医院和国际医疗机构落户,大力吸引细胞基因治疗、高端医疗器械企业入驻。截至目前,临空区大兴片区已建成自贸区创新服务中心、国际生物医药园等载体,国际再生医学产业园、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园、国际航空总部园等产业载体正在加快建设,高品质产业空间载体将达到近百万平方米,已经引入北京协和医院面向疑难、罕见病领域研究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和行业龙头企业,依托大兴国际机场,未来这里将打造集全球生物医药转运中心、分拨中心、供应链中心、展示贸易中心为一体的国际生物医药口岸。作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一直是浦东新区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能。近年来,浦东创投关注源头创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大分子生物药、医疗器械等细分赛道,完成直投项目15个,涉及金额超8亿元,同步重点推进项目40余个,完成立项14个,持续助力浦东打造生物医药世界级产业集群。今年以来,浦东新区获批上市的国产1类创新药已有4款,占全市近七成。近年来,武汉重点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以东湖高新区为核心进行集成电路立业空间布局。目前武汉集成电路产业主要聚集在东部地区,包含东湖高新区、江夏区、洪山区、青山区在内打造武汉产业之“芯”。其中东湖高新区、江夏区、洪山区依托武汉未来科技城(长江存诸器产业基地)、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园、光谷现代服务业园、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一系列产业园打造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目前长沙智能建造年度产值达1800亿元,全市拥有国家级装配式产业示范基地13家、省级基地30家,智能建造“专精特新”企业54家,产业基地48家,产业链企业400余家,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长沙发展智能建造的底座是BIM+M+EPC,即EMPC新型建造方式和建设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包含建筑信息模型、部品部件生产、工程总承包三大核心要素,实现1+1+1>3。”张跃先说,按照“看得见的在工厂,看不见的在云上”思路,长沙基于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用BIM串联起建造全过程,实现“一模到底”,强化“M”的市场主体作用,将看得见的建造过程放在工厂,看不见的建造组织过程放在云上,推动设计、生产、施工、运维“云指挥”“云调度”“云协同。截至2023年年底,合肥市集聚集成电路企业458家,从业人员3.2万人,2023年全年实现产业链营收448亿元。作为合肥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核心区域,合肥经开区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发展成就斐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据统计,2023年合肥经开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实现产值1191.6亿元,其中集成电路产业链产值达到165亿元,近4年增长8.5倍,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裂变。截至目前,合肥经开区已累计招引落户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百余家,构建了从半导体装备及材料制造、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上公开资料,仅供参考,如文中所用的文字、视频、图片等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转载:新材料行业研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