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能力排名跃升至全国第二;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4.5件……2024年,江苏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扎实推进。“江苏科技创新实力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创新之花’结出更多‘发展之果’。”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表述话音刚落,会场上便已掌声雷动。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建设高水平科技强省”等赫然在列。如何向“新”突破、向“强”聚力,也成为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讨论最多的话题。
坚定信心,向“新”而行有担当
“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不仅展现了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勇挑大梁、突破既往、超越自我的志气锐气,也展现了‘做难而正确的事’的坚定坚持。”省政协委员、弘元绿能集团董事长杨建良听完报告后心情格外激动。而作为新能源行业的企业经营者,最令他感到振奋的是,报告充分体现了全力拼经济、稳增长的导向,还明确了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和绿色化转型的方向,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引领性、指导性、激励性都非常强,让我们对于扎根新能源产业,推动江苏绿色发展的信心倍增,方向更明,思路更清。”
近年来,弘元已初步完成了从单一高端制造到高端装备制造、工业硅与晶硅、单晶硅片、电池、组件、新能源电站六大业务板块的全产业链升级再造,成功进入全球新能源行业前列。“接下来,弘元将全面响应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一体化的创新协同优势和调配灵活性,在新能源领域通过不断的深耕和创新,推动更多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落地,助力江苏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和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杨建良说。
放眼江苏,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创新的道路上步履坚定、活力迸发。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我省高新技术企业超5.7万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首次超过50%。
去年实现全线贯通的常泰长江大桥,法尔胜缆索为其主航道桥提供了全部312根斜拉索、8根辅助墩拉索、8根上塔柱竖向体外预应力索以及28根碳纤维复合材料拉索;今年正在建设的主跨2300米的悬索桥——张靖皋长江大桥,公司为其生产了世界上最高强度的缆索……“缆索材料对桥梁跨径来说是一个基础而关键的材料。”省人大代表、江苏法尔胜路桥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薛花娟说,对公司来说,向“新”发力,主要“新”在材料。“今年,公司将继续聚焦超大跨径桥梁缆索成套技术的研发,包括材料和制造。目前,公司正在研究超大跨径桥梁缆索技术。”
“传感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无锡物联网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大鹏告诉记者,2020年,省发改委批准无锡物联网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建设江苏省物联网先进感知产业创新中心,旨在打造与世界先进水平并行的MEMS 8英寸研发代工线,搭建先进感知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立足无锡良好的传感产业基础,我们将积极响应号召,加快打造集MEMS工艺PDK开发、国产EDA软件推广、中试研发、量产代工、全链条协同的芯工坊软件平台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做强主导,协同创新有速度
近期,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超高功率单管芯片结构设计与研制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制出的双结单管芯片室温连续功率超过132W(芯片条宽500μm),工作效率达62%,开启了百瓦级单管芯片新纪元。技术突破的背后,由公司联合省内重点高校、院所、上下游企业等单位组建的省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创新联合体功不可没。
省政协委员、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闵大勇说,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立足时代背景和发展阶段的战略选择。而借力协同创新,这一发展进程将极大加速。近年来,长光华芯与苏州高新区政府共建了苏州半导体激光创新研究院,以吸引各类创新资源集聚。目前,公司已与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东南大学、浙大工研院、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等12家高校院所组成创新联合体协同创新,相继攻克多项关键技术难题。“目前,公司正在积极布局工业激光器、激光传感器、光通信、生命大健康等新板块。”展望未来,闵大勇充满信心,更多的创新之果已在“路上”。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自2022年我省启动创新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已试点建设15家创新联合体。“作为创新联合体牵引者和推动者,链主企业决定着创新联合体的科技创新能力,更决定着产业链的发展。但实践中,部分链主企业在创新联合体中的引领作用还有待提升,部分链主企业‘主而不导’,政策支持不够精准,建设方向不够明确。”致公党江苏省委会在一份集体提案中建议,在项目组建方面,要鼓励链主企业邀请更多产业链上中小微企业参与,并从建设宗旨、目标和任务等多个角度论证创新联合体的技术前景,并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协调、利益分配、风险控制、信任合作等机制,从而发挥链主企业的主导能力。在资源整合方面,支持链主企业在充分了解产业链发展状况后,确定创新联合体的组织形式、动力来源、投入分享标准等体制,并通过举办培训学习、参观调研等形式,提升链主企业的资源整合和组织能力。在政策制定方面,应进一步明确参与建设的产业链覆盖程度以及参与企业资质等相关要求,并围绕创新联合体的项目管理、平台建设、人才培养、资金配置等多个方面,积极出台支持创新联合体的相关配套政策。在资金支持方面,鼓励链主企业引入“贷”“投”“贴”等多种资本投入模式,从而引导资本市场的耐心资本向创新联合体汇聚,并建立相关的风险监管体制和资本注入退出机制。
抓住关键,科产融合有落点
“工业软件是现代工业的‘智能大脑’,触角延伸到产品设计、制造、保障、管理全生命周期,是企业提质增效和创新的利器。软件不软,还很硬核,没有工业软件,创新无从谈起。”省政协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席专家、第十四研究所首席专家胡长明说,工业软件是现代科技和工程技术的璀璨结晶,其关键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发展工业软件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面向未来,江苏需在三个“强化”上持续发力,强化集群发展,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形成“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创新格局;强化补链强链,聚焦EDA、CAE等关键领域,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培育龙头企业;强化应用推广,积极推动首版次应用,加速工业软件与制造业的融合创新。“工业软件是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目标,持之以恒,工业软件产业就一定能实现突破和腾飞,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江苏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制造业是江苏的根基。目前,虽然大家都看到了人工智能技术有着巨大的潜能,但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省人大代表、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文源建议,要加速人工智能赋能力度,通过建立人工智能工业质量平台,从而推动江苏新型工业化进程。具体到华兴源创,下一步,也将瞄准新型显示、超大规模数模混合芯片、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等未来高潜力方向,力争实现更多的进口替代。
智能农机装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助推器,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省政协委员、江苏大学校长邢卫红关注到一组数据: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农机整机企业销售超过了500亿元,约占全国农机装备销售总额的20.9%,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7%,以全国3.2%的耕地生产了全国5.5%的粮食。“对照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新要求,应重点关注并加快解决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链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需求匹配度不够高、创新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协同发展不够好、原始创新能力不够强等问题,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她建议,以国家正在布局的千亿元农机装备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为契机,着力打造我省农机领域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加快研制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发展创新地图,打造包括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数据中心、试验基地等在内的农业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等,以农业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为主线,着力做好江苏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大文章”。(洪姝翌 孙炜杰 蔡 逸 沈玉青)
来源:江苏经济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