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今日要闻

炬光科技大幅预亏背后:9亿元并购反成业绩包袱

激光制造网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2025-01-24 我要评论(0 )   

  身披多重概念的炬光科技遭遇业绩“滑铁卢”,是意料之外还是情理之中?  炬光科技1月22日所发公告显示,公司2024年净利润将出现亏损,预计净利润区间为-1.5亿元至...

  身披多重概念的炬光科技遭遇业绩“滑铁卢”,是意料之外还是情理之中?

  炬光科技1月22日所发公告显示,公司2024年净利润将出现亏损,预计净利润区间为-1.5亿元至-2亿元;扣非净利润预计为-1.6亿元至-2.1亿元。反观2023年,公司整体业绩同比虽处于下滑态势,但也盈利9054.61万元。

  就业绩大幅预亏的原因来看,2024年,炬光科技工业激光传统领域业务受到较大挑战,业绩结果不达预期;同时,公司2024年两次战略并购项目——瑞士微纳光学元器件企业SMO100%股权(下称“SMO”或“瑞士炬光”)和ams OSRAM光学元器件部分资产,均处于亏损状态,进而在短期内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就基本面来看,公司主营业务不够强大,在自身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并购整合的条件并不成熟;且并购海外亏损资产,尤其是溢价并购,以期通过产业转移等方式实现改观,极具难度。”有长期关注并购的业内专家向记者直言。

  斥资9亿元并购资产未见起色

  2024年,炬光科技并购动作频繁。1月,公司以5829.71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55亿元),并承接1691.84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32亿元)股东贷款,完成对SMO收购;9月,公司又以4367.93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43亿元)完成对ams OSRAM光学元器件部分资产的收购。

  但就2024年业绩预告来看,大手笔并购的资产,未能为炬光科技贡献利润,反而成为了公司业绩“包袱”。

  以彼时已有争议的瑞士炬光并购案例来看,该次并购为收购海外硬科技亏损公司,且为溢价收购。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1—9月,SMO净利润分别为778.42万元、-3428.25万元,业绩波动较大。且以2023年9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经收益法评估,SMO评估增值43272.41万元,增值率643.21%。

  “海外并购整合需要较长周期。虽然2024年全年公司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降本增效措施,经营亏损总体情况有所收窄,但瑞士炬光2024年累计数仍为亏损。”炬光科技在业绩预告中称。

  高价并购的背后,公司对瑞士炬光的并购还形成了包括汽车光学产品(Imprint)资产组和工业微纳光学(EMO)资产组的约3亿元人民币的商誉。而结合并购整合进展,综合考虑历史数据、当前订单量以及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下游客户需求等前瞻性信息,公司还对汽车光学产品资产组计提了相应的减值准备。

  再看炬光科技2024年9月收购的ams OSRAM光学元器件部分资产。公司表示,由于并购完成时间尚短,而新设子公司短期内出货量低,人工成本及折旧摊销带来的运营成本未能得到充分吸收,导致新加坡公司2024年出现较大亏损。

  工业激光传统领域“拖后腿”

  资料显示,炬光科技主要从事光子行业上游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件和原材料(“产生光子”)、激光光学元器件(“调控光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并购资产业绩亏损的同时,近年来受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炬光科技传统主业承压不小。公司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收购前公司业务中工业激光传统领域下游客户激烈竞争态势持续;公司作为上游元器件供应商,工业激光传统领域业务受到较大挑战,业绩结果不达预期,收入下滑、毛利率下降,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负面影响。

  炬光科技曾在2024年半年报中详细剖析了相关业务情况。谈及收入增长不及预期,炬光科技称,由于光纤激光器市场竞争持续加剧,预制金锡氮化铝衬底材料销售单价同比出现较大降幅,公司由于价格压力,在面临亏损的情况下降低了出货量,同时随着光纤激光器泵浦源芯片功率不断升高,新一代预制金锡薄膜氮化铝衬底材料还在导入过程中,由于上述两个因素,预制金锡氮化铝衬底材料出货数量同比大幅下滑。显然,2024年下半年该业务经营情况并未有明显改善。

  “在主业实力不足的情况下,以期通过并购做大,极具风险。”前述业内专家表示。同时,各项费用的增加也进一步拖累了公司业绩表现。据炬光科技披露,随着2024年两次并购项目的完成,公司资金持有量有所下降,导致闲置资金理财收益相应减少;同时,汇率波动造成全年累计汇兑损失增加;另外,并购贷款的增加也使得公司银行借款利息支出显著上升。

  不仅如此,由于在并购过程中涉及相关法律、评估、审计等咨询服务费,这些服务费用通常较高,且为一次性支出,从而对炬光科技的运营成本构成了影响;同时在并购整合过程中还涉及设备搬迁、厂房装修及冗余人员裁撤等一次性费用的发生,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公司的运营成本,导致经营业绩下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光,光电,激光产业,企业,创新,激光企业,智能制造,产业园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