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市场研究

激光雷达迈入爆发式增长 技术创新驱动行业变革

激光制造网 来源:盖世汽车2025-02-17 我要评论(0 )   

激光雷达技术作为自动驾驶感知系统的关键环节,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当前,随着智能汽车市场的加速扩张,激光雷达行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根...

激光雷达技术作为自动驾驶感知系统的关键环节,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当前,随着智能汽车市场的加速扩张,激光雷达行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 年 1-10 月,激光雷达年装机量首次突破百万大关,到 12 月,这一数字已增长至 150 万,标志着激光雷达市场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里程碑。

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信号,能够精确测量周围环境的三维信息,为自动驾驶车辆构建高精度的环境地图,堪称自动驾驶汽车的 " 眼睛 "。早期由于成本高昂,激光雷达主要应用于高端车型。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持续创新,激光雷达已成功突破成本瓶颈,实现了更广泛的应用。如今,激光雷达技术正朝着更高性能、更低成本、更高可靠性和更小型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在技术层面,多传感器融合成为行业的重要趋势。激光雷达与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数据融合更加紧密,有效弥补了纯视觉方案的局限性,显著提升了车辆在复杂环境下的感知能力。与此同时,芯片化与小型化也成为技术突破的关键方向。通过自研 SoC 芯片和高度集成化设计,激光雷达在性能提升与成本优化之间实现了平衡。此外,智能化功能的升级也为激光雷达赋予了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动态扫描技术、智能点云解析等创新功能,使得激光雷达能够灵活应对城区复杂路况与高速场景需求,进一步提升了数据利用效率。

在激光雷达技术发展的浪潮中,第六届金辑奖中国新供应链百强见证了各创新企业的成长与突破。这些企业在激光雷达赛道上的探索与实践,不仅推动了技术的升级,也为行业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中,速腾聚创推出的超薄车载中长距激光雷达 MX,为下一代激光雷达树立了 " 高颜值、低成本、强性能 " 新标杆。MX 厚度仅 25 毫米,凭借全自研专用 SoC 芯片 M-Core 和二维 MEMS 扫描芯片,首次实现了激光雷达全栈芯片化设计,大幅提升了可制造性并降低了成本。其外露窗口片面积比市面主流激光雷达低 80%,可灵活嵌入汽车的挡风玻璃后、车顶、前照灯和进气格栅等位置,高度贴合整车造型,确保对用户视野 "0" 遮挡,同时助力实现超低风阻与优雅设计的融合。

MX 延续了 M 平台的二维扫描及可变焦专利技术,实现了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动态调整,成为行业首款能实现全维度动态调整扫描的智能激光雷达传感器。其点云数据集中在车辆行驶前方中远场的 ROI 区域,实现算力资源的高效分配。MX 还支持持续迭代、无缝升级,通过核心器件 pin-to-pin 升级,性能逐代提升,二次开发成本几乎为零,为客户提供更高阶的智驾体验。

速腾聚创 超薄车载中长距激光雷达 MX

禾赛科技推出的ATX小巧型高性能远距激光雷达,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创新技术,为智能驾驶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ATX 的外露最小视窗高度仅为 25 毫米,搭载了全球首个智能点云解析引擎,结合全波形智能识别技术,能够智能识别并滤除 99.9% 以上的环境噪点,如雨雾、尾气、灰尘等,确保感知视野的清晰度。其灵活的光学架构设计使 ATX 具备 7 倍光学变焦功能,可实时切换多模式,适应不同驾驶场景。在城区行驶时,ATX 的 140 ° 超广视野能有效监测车身两侧路况,提升行车安全性。

ATX 的推出向行业首次提出了摩尔定律在激光雷达行业的两种表现形式,即极致性能与极致成本的双重追求。基于第四代自研芯片架构,禾赛推出了超高性能的 AT512,专为 L3 级自动驾驶设计,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而小巧型 ATX 则面向 L2+ 智能驾驶应用。

禾赛科技 小巧型高性能远距激光雷达 ATX

在第六届金辑奖 · 最佳技术实践应用奖中,图达通的Falcon 猎鹰激光雷达,采用 1550nm 技术,满足了行业对于产品性能持续提升的需求。Falcon 可实现 500 米超远探测距离,0.06 ° *0.06 ° 图像级超高分辨率,确保了精准的环境感知能力。定睛凝视功能,使得行车关键的 ROI 感兴趣区域视场角灵活可调节,高效利用点云,提供更好的使用效果。通过 ASIC 芯片和高度集成化设计,提供高稳定性产品。2022 年 3 月完成蔚来汽车的产品交付,成为全球首批实现大规模量产上车的高性能激光雷达。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