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7日,2025民营企业座谈会成功召开。近几日来,围绕如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探讨论热闹非凡。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关键支柱,其活力与韧性对国家经济的全面繁荣以及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全国各地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作为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激光行业,已踊现了一大批跻身中国500强企业、“中量级”专精特新企业以及百万级的小微企业。这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春风自然不会“略过”激光行业。经深入调研发现,国家为促进民营激光企业发展,已从多个维度发力,如今就看民营激光企业能否精准把握发展机遇。
政策资金扶持,筑牢民营激光企业发展根基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持续加大。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 “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到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的精准扶持;从国家战略规划的高瞻远瞩顶层设计,到产业链各环节精细入微的专项政策,政策红利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大力度,推动激光产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大步迈进。
在激光行业领域,国家高度重视,将激光技术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领域,并通过一系列政策搭建起坚实的发展框架。例如,《中国制造 2025》明确将激光加工设备纳入智能制造装备重点发展方向,提出要 “突破高性能激光器、精密光学系统等核心技术” 的目标;“十四五” 规划着重强调激光技术与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融合,要求 “到 2025 年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激光产业集群”;《“十四五”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清晰地将激光加工设备列为重点支持的智能制造装备,鼓励企业通过自主创新牢牢掌握核心技术,促进激光技术与高端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 - 2023 年)》则将高功率激光器列为重点发展对象,大力推动核心部件国产化进程。
在资金扶持方面,国家更是不遗余力。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定向投资激光核心器件研发,如飞秒激光晶体、光纤激光器芯片等关键领域,单个项目最高支持金额可达 1.5 亿元;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或技术创新中心可分别获得一次性奖励,最高 200 万元(国家级)和 100 万元(省级);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对激光企业设备投资给予补贴,以临沂市为例,对设备投资超过 2000 万元的企业,按照 5% 的比例给予补贴,单个企业最高补贴可达 500 万元;针对技术改造和智能化升级项目,按设备投资额的 10% 给予财政支持,单个企业上限为 500 万元。
在区域层面,广东、湖北、江苏、山东等省市纷纷出台专项政策,全力支持激光产业发展。以湖北省为例,该省制定目标,计划到 2025 年,实现激光产业链收入突破千亿元,并大力推动激光技术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这些政策不仅显著降低了民营企业进入高附加值领域的门槛,还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多元化方式,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借助各级政府的政策东风,民营激光企业得以持续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提升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政策拉动需求,助力民营激光企业拓展广阔市场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加持下,中国激光市场规模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预计 2025 年有望突破 20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20%,其中高功率激光设备国产化率提升至 70%。这一显著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下游行业的设备更新需求,而这背后离不开政府通过下游产业政策间接拉动激光需求的积极作用。
在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工信部发布的《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明确将激光加工技术纳入 27 个重点行业,涵盖汽车制造、新能源等关键领域,并要求车企在 2025 年前完成激光焊接产线智能化改造,这一举措直接带动激光焊接设备需求增长 30%;在半导体制造领域,2024 年 5 月成立的国家大基金三期将激光加工设备列为投资重点,大力支持国产光刻机用准分子激光器研发;在医疗健康领域,《“十四五” 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推广激光手术设备,要求三甲医院国产设备采购比例不低于 40%;《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 - 2025 年)》积极鼓励激光技术在质量检测、自动化生产中的创新应用;财政部《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将国产激光设备纳入优先采购范围。
除大力推动激光技术在航空航天、半导体制造、医疗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外,国家还通过政策鼓励激光企业 “走出去”,积极拓展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于参加国际展会的企业,按照参展费用 50% - 80% 的比例给予补贴,单个企业年度补贴上限为 10 万元。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中国激光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输出和合作,逐步打破欧美企业的长期垄断。尽管欧美市场需求在 2024 年出现一定下滑,但中国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和强大的技术迭代能力,在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实现了快速扩张。
营商环境建设,多措并举激发企业活力
近年来,政府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 “一号改革工程”,采取了一系列涵盖降成本、促融资、拓空间、优环境等多方面的有力举措。例如,创新性地推行 “工业上楼” 模式,向天空要地,有效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水平。
2025年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出多个重要信号:
1、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明确提出 “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并着重强调 “尽快修订出台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非禁即入’要求”。这一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的政策导向,为包括激光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2、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单忠德提出 “健全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并积极推动普惠性金融政策落地实施。
3、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强调 “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进一步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这些措施有力地降低了民营企业的运营风险,极大地增强了市场信心。
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进程正在加快推进,明确禁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全力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这将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加稳定的法治环境。
营商环境建设政策多措并举,充分彰显了国家对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民营激光企业大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结语
在国家政策红利的有力推动、技术创新的强大驱动以及全球化市场的广阔机遇三重助力下,中国激光行业民营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时期。通过紧紧抓住政策机遇、深耕核心技术、积极拓展多元市场,并借助金融与法治环境的持续优化,民营企业有望在行业变革的浪潮中实现 “弯道超车”,为中国高端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增添强大动力,助力中国制造业迈向更高的发展台阶。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