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速腾聚创与禾赛科技两大激光雷达巨头相继披露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禾赛科技全年营收突破20亿元大关,Non-GAAP净利润转正至1369万元,综合毛利率高达42.6%;而速腾聚创2024年全年营收同比增长47.2%至16.5亿元,经调整净亏损收窄8.9%,毛利率提升至17.2%。 值得注意的是,两家企业全年经营现金流双双转正,或亏损收窄,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激光雷达行业这初步摆脱“烧钱换市场”的初创阶段。 更引人注目的是,激光雷达“双雄”不约而同将战略重心向机器人领域倾斜,通过机器人、具身智能等新兴赛道开辟“第二增长曲线”。禾赛科技机器人业务全年斩获六位数订单,速腾聚创则与全球超10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建立战略联盟。 1 盈利拐点初现: 激光雷达厂商迎来盈利时刻 在经历了长达数年的研发投入与市场培育后,两大中国激光雷达厂商的2024年财报数据清晰显示:激光雷达行业正迎来关键的盈利拐点。 年报显示,禾赛科技2024年实现营收20.8亿元,同比增长31.6%,Non-GAAP净利润转正标志着其成功跨越盈亏平衡点。公司全年经营性现金流与净现金流双双转正,综合毛利率达42.6%的背后,是ADAS激光雷达出货量同比增长134.2%至45.64万台的规模效应。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禾赛对2025年业绩指引极为乐观:净营收预期达30亿-35亿元,GAAP净利润2亿-3.5亿元,Non-GAAP净利润3.5亿-5亿元,激光雷达总交付量预计激增2-3倍至120万-150万台,其中机器人领域贡献20万台。 而速腾聚创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47.2%至16.5亿元,经调整净亏损收窄8.9%至3.96亿元,毛利率从2023年的8.4%跃升至17.2%,分季度呈阶梯式增长。公司全年激光雷达总销量达54.4万台,ADAS领域占比超95%,市场份额连续12个月稳居行业第一。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这两家企业的业绩突破,印证了激光雷达行业“规模效应驱动盈利”的底层逻辑。 分析认为,随着ADAS渗透率从2022年的0.5%跃升至2024年的6%,以及2025年特斯拉FSD入华、比亚迪全系标配等催化,行业将迎来“量价齐升”的黄金窗口期。 2 装机量“狂飙”: “双雄”交付量爆发式增长 2024年,激光雷达的装机量数据的爆发式增长,印证了激光雷达商业化进程的全面提速。 速腾聚创以54.4万台的年交付量蝉联出货冠军,同比增速达109.6%,其中ADAS产品贡献超95%销量。其王牌产品M1系列累计装车量突破百万,在理想、小鹏等新势力品牌中的渗透率超70%。 而禾赛科技则以50.19万台的成绩紧追其后,AT128产品在蔚来ET7、智己L7等高端车型的标配策略成效显著。 根据中汽中心终端上险数据,2024年中国市场激光雷达装车辆超136万台,其中禾赛、速腾、图达通三强合计市占率达86.3%。值得玩味的是,速腾以33.5%的份额守住头把交椅,但禾赛在30万元以上豪华市场的占有率突破45%,展现出更强的品牌溢价能力。 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激光雷达在乘用车的搭载率从2022年的0.5%飙升至2024年的6%,预计2025年将突破15%临界点。这种指数级增长背后,是政策端L3准入试点落地、供给端BOM成本下探至200美元区间、需求端城市NOA功能普及的三重驱动。 3 决战第二曲线: 机器人赛道成新战场 面对车载激光雷达的竞争红海,速腾与禾赛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机器人领域。2024 年,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这两家企业在工业自动化、人形机器人、无人配送等场景的布局已初见成效,机器人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12%-15%。 速腾聚创表示,公司依托RoboSense品牌,在工业仓储领域与欧洲、北美企业建立批量定点合作,无人配送领域则占据市场绝对份额。截至2024年底,其机器人客户超2800家,涵盖清洁、巡检、配送等多场景。在具身智能领域,速腾聚创推出机器人视觉、灵巧手等增量零部件,与宇树科技等企业共同探索商业化落地。公司预计,2025年泛机器人领域激光雷达出货量将突破六位数,重点布局人形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 禾赛科技则通过全矩阵产品的“攻城略地”。凭借JT系列、QT系列、XT系列及Pandar系列,禾赛科技在机器人市场构建起技术护城河。其中,JT系列专为消费级机器人设计,Q4单月交付超2万台;XT系列为宇树科技提供3D感知技术,并应用于宝马工厂AGV系统。公司2025年机器人激光雷达出货目标为20万台,应用场景将拓展至服务机器人、农业机械等领域。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