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产业资讯

“机器人+激光”,宝山这家工作室智造出“金奖”工匠路

激光制造网 来源:上海宝山2025-04-11 我要评论(0 )   

在宝山区顾村镇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区,一批批智能机器人设备正“整装待发”,奔赴各大产业一线。而在产业园的核心地带——湄星路1955号,刘猛军智能制造工匠创新工作室就...

在宝山区顾村镇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区,一批批智能机器人设备正“整装待发”,奔赴各大产业一线。而在产业园的核心地带——湄星路1955号,刘猛军智能制造工匠创新工作室就坐落于此。这个由“上海工匠”刘猛军领衔、围绕“机器人+激光”技术不断突破的团队,正是“顾村经验”孕育劳模工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刘猛军(左二)正在操作其领衔研发的新一代激光清洗机器人


他用十年磨一剑


刘猛军从事智能制造领域已有十余年,是“机器人+激光”领域的正高级工程师。他不仅是前沿“创新实践者”,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科技布道者”:作为“上海工匠”“上海工匠大讲堂”特聘讲师、“大学生生涯规划导师”,他活跃在产线、讲堂与校园,常年奔波于“劳模工匠助企行”“进校园”等活动第一线,将高精尖的工业知识转化为企业发展力、青年成长力。



2018年,他在上海首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刘猛军智能制造工匠创新工作室”。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室汇聚了一支跨专业、跨年龄、跨领域的技术铁军——有激光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机器人工程师,还有项目管理骨干。他们不仅是高端智能制造的“操刀者”,更是技术创新赛道上的“冲线者”。


技术“焊”出金奖


工作室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是自主研发的非金属三维切割机器人。这台机器人融合了高能量二氧化碳激光与多轴运动控制系统,可实现对非金属材料的立体裁切,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配件、白色家电等领域。


相比传统的模具冲压工艺,该技术无需复杂昂贵的模具设备,避免了接触式加工带来的机械应力与表面毛刺问题,切割精度高、边缘光滑、无耗材、成本更低——真正实现了柔性化、智能化生产。



这项国际领先、国内首创的技术,不仅入选首批《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及应用场景推荐目录》,还先后斩获“第35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创新金奖”“第六届中国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金奖”等多个重磅奖项。如今,团队已累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百余项、发明专利10项,成为本土技术成果转化的“样板工程”。


“我们特别强调‘一线带项目、项目育人才’,做一件事,不是光靠一个人,而是靠一群人。”刘猛军说,真正的技术传承要在实操中磨炼,“发明奖也好、专利也好,背后其实是一群人日夜琢磨、改了一遍又一遍。”


“非公”也能走上全国技能大赛领奖台


在刘猛军看来,技术的传承和人才的培养,和设备研发一样重要。在工作室内部,他率先推行“传帮带”“师带徒”机制,让经验在实战中流动、沉淀。


2023年全国智能产线装调与运维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上,工作室两位青年成员入围并获奖,成为全国唯一一支进入决赛并获奖的非公企业代表队。“非公也能出冠军”,这条“从车间到赛场”的路径,为更多企业点燃了技能人才培养的信心。


刘猛军的成长并非个例。近年来,宝山区顾村镇围绕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两大产业方向,积极培育劳模工匠队伍。园区企业纷纷设立创新工作室、技能培训基地,不断激发职工创新活力,形成了“企业出题,工匠答题”的良性循环。


在未来,这支由刘猛军领衔的团队还将持续深耕“机器人+激光”赛道,攻坚产业“卡脖子”问题,助力宝山打造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智高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