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光学元件

日本验证“光晶格钟” 6500万年仅误差1秒

星之球激光 来源:科学网2011-08-11 我要评论(0 )   

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机构日前发表新闻公报说,该机构与东京大学对双方独立研发的光晶格钟生成的频率进行了比较实验,确认这两个钟都达到了6500万年仅误差1秒的高精确度。这...

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机构日前发表新闻公报说,该机构与东京大学对双方独立研发的“光晶格钟”生成的频率进行了比较实验,确认这两个钟都达到了6500万年仅误差1秒的高精确度。这项成果有望用于对“1秒”进行更精准的定义。

 

信息通信研究机构说,高精确度的时钟性能需要通过与同等或更高性能的时钟进行频率比较来评定,而要把从时钟获得的频率作为频率标准来利用,必须要确认在物理上处于不同地点的多个完全独立的同类时钟频率是一致的。但由于此前一直没有高效的计测手段,时钟精确度只能确认到小数点后14位。

 

在这次实验中,信息通信研究机构使用了独立研发的超高精确度光纤频率传输系统,将他们开发的“光晶格钟”与直线距离24公里外的东京大学的“光晶格钟”用60公里长的光纤连接起来,进行频率比较实验。结果显示,双方的时钟能准确地区分千万亿分之一秒的差异,相当于运转6500万年才会出现1秒的误差。

 

公报说,这次的成果使利用日本提案的“光晶格钟”重新定义作为国际标准的1秒更具备了现实性。如果今后精确度能再提高一个数量级,时钟还可以应用于地球科学等领域。

 

“光晶格钟”是由东京大学科学家香取秀俊于2001年提出的一种新的光原子钟。它以获得200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光梳”技术为基础。“光梳”拥有一系列频率均匀分布的频谱,这些频谱仿佛一把梳子上的齿或一根尺子上的刻度。“光梳”可以用来测定未知频谱的具体频率,其精确度目前已经达到小数点后15位。把原子封闭到被称为“光晶格”的“容器”里,这样原子的各种外来扰动被消除,可以充当钟的振荡器。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