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7+3”新兴产业规划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信息产业,而其中最核心的是芯片技术。在川南宜宾,一支来自硅谷的博士团队正潜心于此为四川光通讯造芯片,这在四川省乃至全国都是难得的一个全套芯片核心技术的企业团队。
“现在我们已研发出了五款光通讯产业中的关键器件,均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实现月产芯片5万颗,光电器件模块1万只。到明年,我们月产芯片的数量将达到20万颗,光电器件模块5万只。”马尔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若林告诉记者,因为占领了人才高地,一个占地仅4000平米、成立尚不到两年的新公司已有了意想不到的成绩。
造“芯”缘起中国心
先后在英特尔、西数、美国芯欧科技等国际一流公司担任主任设计工程师、技术顾问、总经理等职务……翻开李若林博士的简历,普普通通的一个表格、简简单单的汉字记录着的却是一段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在李若林的团队里,樊文峻、税永强、王江三位博士也都有着丰富的、常人难及的履历。
2009年前,李若林、樊文峻、税永强、王江四位博士均在美国硅谷的英特尔、威科、西数等国际一流公司从事光通讯或管理工作。同样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同处于不惑之年,同样的思乡情结让四位博士有了一颗共同的中国心——用一技之长为祖国做点什么。
结合自身所学,四位博士不约而同地选中了光通讯产业。数据显示,全世界的光通讯器件市场将在2012年达到76亿美元(约530亿元人民币),而其中可调激光器的市场为31亿美金(约220亿元人民币)。可是,作为光通讯中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关键器件,中国供应商却迟迟无法进入可调激光器这一产业。“要做就做别人做不了的。”抱着当仁不让的责任感,四位博士萌发了回国研发可调激光器的想法。
就在这一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四位硅谷博士心中的所想巧遇了时任宜宾五粮液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国春。“我们有资金,但差好项目、差好人才。”王国春简明扼要地说出了五粮液多元发展的打算。
此后两年,四位博士前后三次前往宜宾实地调研。“我们了解到四川信息产业正在迅速崛起,配套产业发展的基础比较好。”李若林说,“让我们感动的是,在我们普通的调研中,宜宾市委书记都会十分关心,要么亲自到现场,要么电话了解我们的想法。”无论是配套产业还是发展软环境,都让四位博士心中更加坚定回国创业的信念。
2009年10月,四位博士在宜宾注册成立了马尔斯公司,成为宜宾五粮液集团旗下环球子集团公司的一员。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