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市场:聚焦中国
很显然,多年来中国气体行业处在全球工业气体行业向前发展的最前沿。
中国的气体收入实现两位数的增长,预计至少会持续五年—在很大程度上似乎已实现这种增长。中国气体市场从2000年的区区不足十亿美元的收益开始转折,现在已发展到2010年价值达48亿美元的强劲增长势头。
增长速度惊人,难怪有如此众多的气体公司有意进入这个市场。事实上,液空集团中国区常务董事Remi Charachon在2007年9月告诉Gasworld说:“如果希望在全球保持竞争力,必须进入中国市场!”
同时,空气化工产品公司当时的亚洲区总裁莫炜邦补充道:“中国几乎成为整个世界的大型制造基地,因此我们相信支撑制造业的商业市场对我们而言将是持续增长的机会”。液空集团和空气化工产品公司自那时起在该地区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其实有趣的是注意到所有的气体公司(Airgas除外)均已通过直接或合资形式进驻中国市场,我们经常听到有关中国新项目和/或签署的合同。
先前迈进
中国现已处于一个强势的地位。2009年,她的气体收入价值约为39亿美元,超越德国气体市场。2010年气体业务猛增,进一步增长了25%。这种增长已经牢牢巩固了中国在全球气体行业的上层地位,在区域市场中名列三甲,紧随更加成熟的美国和完善的日本气体业务。
但是,就像此前的德国,看来日本可能很快成为下一个即将被日益增长的中国超越的主要市场。如果按照每年15%的预测增长率推算,中国将在2015年赶超日本气体市场(按受益来算)。但是,如果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比2015年更快即可实现这一目标。
要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意愿被视为过去十年中这种迅猛增长的因素之一;许多行业已将其制造业务从成熟的西方市场转移到新兴东方经济市场,尤其是中国。因此,这自然增加了该地区对各种气体的需求。
此外,一般认为自产自用气体转向现场供应气体(外包给气体公司)这种趋势大力促进了中国近年来的大幅增长。这样一种市场动态的结果是各大气体公司当前在中国的氧气装机容量方面渗透率达40-45%。在去年的热点话题“中国气体行业—#p#分页标题#e#究竟正在发生什么事情?”中我们曾对此进行讨论。
盈德气体集团有限公司截止2011年6月30日的中期业绩透露,与2010年同期相比,集团的营业额上升了56.5%。在取得这种增长的成绩下,盈德气体现在正在实现超越20亿人民币的营业目标。但是关于这些成果饶有兴味的是该公司的业务组合,现场供气占集团经营收益的大约81.8%。
在报告期间,集团的28个现场气体工厂已经投产,集团另有23个新厂正在开发中。该集团一共拥有51个气体供应厂,到2013年所有工厂竣工后,氧气总产能将达到1482900标准立方米每小时。其实,盈德气体是中国境内以氧气、氮气和氩气作为其主要气体产品的独立现场工业气体最大供应商。
目前,总装机容量达783400标准立方米每小时,装机氧气产能与2010年同期相比增长73%。在商业气体方面,该集团利用其现场气体生产工厂过剩的产能为当地的分销商生产零售气体。此外,集团还拥有四家正在运营的专用商业气体生产厂,扬州两家,南京一家,重庆一家。
展望未来
无论是作为欧债危机某种意义上的潜在“救星”,或者是在前不久大连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甚至是2011年9月举办的中国国际气体技术、设备与应用展览会(IG China)这个气体界年度盛会,最近所有目光似乎都在关注着中国。
在该气体展上,还包括不同的代表对在中国气体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包装气体(气瓶)业务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辩论。在展会的第二天,再2011年的国际气瓶制造商会议中探讨了气瓶业务在中国的发展及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中国气体业务在这方面在前面的路途似乎面临着诸多挑战。
从整体方面观察中国气体市场,显而易见,所面临的困难时要保持我们在过去几年的中所目睹的增长率。这样大幅度的增长可能难以维持,尤其是外部经济气候继续遭遇困境时;人们必定将注意力集中在欧债危机及其对中国闻名遐迩进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方面。
但是前景似乎普遍乐观。如果中国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发展,不难想象,到2013年底中国将赶上或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气体市场(按收益来算)。2011年若在增长25%,结果将使气体业务价值达到#p#分页标题#e#60亿美元。
即使只有10%的增长,市场价值也将近53亿美元。更现实的增长率介于两者之间,例如15%,而当我们面对超过55亿美元的气体业务总值时,这个结果会使我们目不转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