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机器人

“机器人记者”高调亮相 3分钟内发出地震消息

星之球激光 来源:中国网2014-03-26 我要评论(0 )   

在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也开始舞文弄墨,忙碌在新闻生产的第一线上。 前不久,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的一条短消息赚足了眼球。吸引人们的是消息的作者:一个名为Quakeb...

       在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也开始舞文弄墨,“忙碌”在新闻生产的第一线上。

前不久,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的一条短消息赚足了眼球。吸引人们的是消息的作者:一个名为Quakebot的机器人。“地震发生后,我们在3分钟内发出这条消息,在媒体中是第一个。”Quakebot的设计者舒文克是《洛杉矶时报》的一名记者,他在两年前编写了这套新闻自动生成系统。按照他的设计,Quakebot能够在地震发生后,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发出的数据,自动将信息输入模板并提交至采编系统。整个过程唯一需要人类记者做的,就是认真看一遍机器人写的稿子,并点击“发布”。

机器人写手的高调亮相,让很多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者兴奋不已。在新闻行业进入“争分夺秒”的网络媒体时代,机器人写稿的快速高效,给苦于竞争的媒体优先“突围”的机遇。近年来,包括《福布斯》在内,美国一些新闻网站都曾使用过类似的新闻生成系统。

面对机器人带来的“竞争压力”,一些媒体人不禁担心,机器人是否会抢了记者的饭碗。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某些领域机器人甚至可能拥有人类的某种智能:电脑“深蓝”与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对决令人记忆犹新。美国研发的“机器人军团”可以代替士兵执行危险任务。日本的科学家们甚至发明了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机器人。这些鲜活的事例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让他们在拥抱或拒绝机器人的选择上摇摆不定。

机器人写手只是一种辅助形式,它可以节省时间,把记者从一堆基础数据和信息中解放出来。然而,说机器人会抢记者的饭碗,未免有点杞人忧天。机器人撰写新闻的过程就像一个复杂的填词游戏,一些具有固定模式的行业性文章更符合它的能力。机器人无法进行深度分析,更不会炼字锻句。如果有一天记者真的被冷冰冰的机器人取代,新闻恐将沦为诸多报道模式的生硬“拼盘”。

“记者把自己投入新闻,他的报道才是好的。”意大利知名女记者法拉奇的要求,对机器人写手而言实在是望尘莫及。毕竟,人们难以期望机器人会变换着语气在采访中进行观点交锋,也不能指望它在镜头前随机应变或深入背街小巷明察暗访。新闻作为一种文字和图像的艺术,字里行间与镜头之下,都包含着记者的判断、价值观与人文关怀。机器人写手虽有其技术优势,但却无法完全具备人的灵活性和创造力。“让机器人成为记者的帮手,我相信,它会使工作更有趣。”舒文克的话或许就是一个不错的答案。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