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屏幕巨大
在电影院看电影时,我们眼前被一块巨大无比的画面占据,会不由自主地沉浸在电影的情节里,享受优质画面带来的震撼。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在家里也能体验到优秀的影音效果,投影仪则成为最大利器。在今年的CES上曾展出的一款采用LED和激光器混合光源的投影仪,备受瞩目,也使得“激光投影”成为显示市场的新宠。据悉,德州仪器、LG、Sony、光峰等厂商纷纷涉足。
尽管目前成熟产品数量不多,但业内人士认为,激光投影的观影效果和环保健康的感受将成为未来家用视频设备的发展趋势。未来,100英寸、甚至200英寸以上的大屏在等待着你,将IMAX感受带回家?
阿硕,34岁,咖啡厅老板
相比现在市面上常见的DLP投影仪、3LCD投影仪,“激光投影”最大差别在于发光源,使用激光当中的光束投射出画面,色彩鲜艳、功耗低。家里46英寸玩游戏不够爽,100英寸则吊起了尝新的欲望。
不过,目前Fabulus的显示效果和1080p的液晶电视等同,而在实际观影体验当中,个人认为应该要达到4K画面的显示效果,才能完全发挥100英寸大屏幕的优势。如果屏幕被设计为软屏,甚至可以卷起来,才有利于家用存放。
效果:
超过传统液晶投影
据了解,“炫幕Fabulus”是由一块大小100英寸的屏幕、激光投影主机以及环绕立体声音响三部分组成的一个家庭影院系统。与传统的家庭影院最大的不同是其投影设备采用了最新的“ALPD激光显示技术”,这一技术在传统3基色发光基础上提升到7基色,色域从LED显示的62%提高到90%以上,动态对比度高达1200000:1,使得图像层次感强,画面清晰艳丽、自然真实,大幅超过传统的液晶投影。
此外,传统电视热屏“直射显示”、“刷新频闪”的技术容易造成视觉疲劳,但接受投影的冷屏不会主动发光,就降低了对人眼的伤害,即使长时间、近距离的观看也不会出现眼睛的疲劳和干涩症状,带来了更好的观影体验。
其搭配的一块类似液晶显示面板的超大显示屏,叫做“玄乌冷屏”,100英寸的大小相当于一台55英寸液晶电视4倍左右的感觉,占据了墙面的大部分空间,因此,面积小的家庭恐怕有点hold不住。屏幕厚度仅10mm,整体由一块软屏和边框、架子组成,高度超过1米,宽度超过2米,好像一个巨大的画画板。屏幕下方设有电视桌,可以放置投影仪等设备。
从观影效果来看,100英寸的显示屏瞬间营造出了广阔的视野效果,关掉环境灯,马上就有一种电影院的气氛,十多个人同时观看也没有问题。不过,目前其仅支持全高清视频,还不支持4K,画面清晰度很高,无闪屏拖尾,可以和液晶电视媲美,没有大家担心的投影画面泛白、模糊等情况,整体效果不错。
由于“激光投影”的技术特点,可以由下至上投射,投影仪不必安装在天花或放置在离幕布较远的地方,放在屏幕下方的电视桌上就可以了,比较方便。
适用性:对视频格式有局限
从支持的播放内容上来看,激光投影家庭影院可连接有线电视,也可连电视盒子。它还内置了WiFi模块,通过链接后就能访问到局域网资源,而集成的英特尔Wi-Di无线高清技术,也支持将手机和电脑上的视频内容直接投影,比较方便。不过,它对于视频格式有较高的要求,支持MP4、TS、MOV、MKV、AVI、WMV等格式视频文件的播放,RMVB压缩格式则不支持。
观看视频时,最担心的就是放映效果是否会受到环境光的影响,或者从侧面看时难看清图像。从记者的实际体验来看,想要获取最好的效果,光线还是以昏暗或漆黑为佳。Fabulus的可视角度达178°,但偏过了斜45度角之后,颜色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不过,在这个100英寸的超大屏幕上玩游戏,感觉的确比较爽。由于其动态对比度高达1200000:1,显示动态画面时没有“拖尾”、“闪屏”现象。在“分配”模式下,相当于每人可以观看50英寸面积的可视范围,是游戏控的分屏利器。其“体感飞鼠遥控器”很像Wii的游戏手柄,可以实现体感游戏的重力功能,也能用手势和四维滚轮的方式操控。
如果希望用它来展示拍摄的照片,就有点失望,因为BMP格式图片无法显示。
便利性:售价10万不够亲民
激光影院的屏幕比较纤薄轻巧,可以挂式摆放,而且无需通电,整体设备的耗电量在200瓦左右,为同尺寸LED液晶电视的20%~30%,连续播放四个小时的功耗大约为一度电,其最佳观影距离为4米。从使用寿命上来说,普通激光投影一般的寿命为2万~3万小时,而激光家庭影院采用了无衰变激光光源,使用寿命为2万~10万小时,如果每天平均看8小时,使用寿命约为15年。
家庭影院离不开出色的音响系统,激光家庭影院屏幕下面的横梁是长条形音箱,跟下方的低音炮组成2.1音响系统。音响支持多种音效,包括杜比、DTS、3D立体音响等。
记者通过几首试音曲简单试听发现,低音声效很明显,观看大片时感觉很震撼,3D立体音效强,声场范围大,总体来说适合当家庭影院观看动作大片。不过中音略单薄,高音部分过尖,缺少圆润,用来听音响则还不够发烧级。
从价格上来看,10万元左右的售价仍然距离消费级水平有距离,更适合发烧友级别影音爱好者,距离普及化的目标还比较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