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机械系统

国内机器人行业破技术难题走向高端化发展道路

来源:中研网2014-11-19 我要评论(0 )   

上市公司破题机器人(行情 研报),机器人行业走向高端化,机器人上市公司董事长曲道奎称,这个年轻的行业充满着机遇和挑战,一

  上市公司破题机器人(行情 研报),机器人行业走向高端化,机器人上市公司董事长曲道奎称,这个年轻的行业充满着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是有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确实低端市场大量的无序竞争压力。而政策方面,工信部拟推八大措施扶持机器人产业,并设专项基金,绘制机器人产业发展蓝图,一起解析机器人板块概念股(老钱庄股票)

  技术破题 机器人行业迈向高端化

  原标题:上市公司破题机器人“灵巧化”

 

“中国的机器人可能还不能被称为一个产业,它只是刚刚起步。”昨日,第三届中国机器人高峰论坛上,上市公司机器人董事长曲道奎的这一番话,道出了这个年轻行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是低端市场大量的无序竞争,包括以投资为名的圈地。

  不过,在同期的工博会现场,记者仍然注意到一个动向,国内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在向高端化迈进,推出包括“双臂协同”在内的更为灵巧、精密的机器人新产品或新技术,试图以此引导行业发展,培育客户需求。

  产业发展面临选择

  在本次机器人高峰论坛上,工信部工业装备司副司长王卫明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机器人制造依然以三轴、四轴、平面多关节等低端产品为主,仅有6%为高端的六轴产品;而在国外,六轴机器人占到总量的60%以上。

  王卫明还对机器人领域重复投资、“一窝蜂”的现象表示了担忧。他表示,正在规划引导建立产业准入制度,有序推进区域差异化发展。在场的一位上海机器人产业园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并不欢迎所有的机器人企业入驻,只需要技术高端的,“我们的优惠力度很大,今年我们还被纳入张江园区,可享受他们的一些政策。但是如果没有自己的优势,企业在上海也很难生存。”

  曲道奎则在论坛中谈了自己对目前机器人产业一个悖论的理解,“我们发现,需要较高技能的工作反而容易自动化,比如下国际象棋这样的智力活动。但是一些低技能的工作则比较困难。”他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目前的机器人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而是一种“机械手臂”,“长处是速度、精度和负载,而非灵巧动作。”

  实际上,一般意义的劳动中单手工作仅占20%,而双手性工作占比高达80%。曲道奎举出了富士康的例子,“按理说富士康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应该有大量的机器人,但是目前它却仍在尝试推进‘机器换人’。”他认为,这个情况值得思考,并表示3C行业的下游客户对于机器人产业是个挑战。

  对于日后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王卫明指出,国家将支持对生物智能与仿生制造、自修复等尖端技术研发,同时关注医疗手术、养老助残、家居等领域服务性机器人的需求。曲道奎同样认为,目前主流的,干“粗笨重”活的机器人只是未来机器人的发展方向中的一小部分,“工业机器人中灵巧是重要的发展方向,而工业机器人以外,特种和服务机器人都是大的发展方向。”

  机器人新技术亮相

  尽管机器人产业的前路存在变数,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与高峰论坛同期召开的第十六届上海工博会上,众多行业内知名的企业带来了各自的新产品。此前,记者在采访国际机器人联盟(IFR)主席Arturo Baroncelli时,他曾认为,食品饮料、制药和医疗服务、生物医学领域将会成为下一个机器人应用的热点。

  本次,就有多家企业推出了适合制药、食品及电子行业精细化操作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规格不大,以4kg以下为主,不过在完成精细工作的灵巧性上,却改变了机器人以力量取胜的情况。无论是拧用于装配iPhone的螺丝,还是为小纸盒涂胶水,都可以灵活自如地完成。

  注意到,新时达是少数推出该类产品的国内企业,公司负责人表示,“这确实是我们新研制的,主要用于电子行业。利用一些新的渠道,准备开拓富士康这样的客户。”新时达还展示了一些新技术,如激光引导焊接系统和双机(臂)协同工作站。前述负责人在展位前向记者介绍,“这两个技术都是国内比较领先的。特别是双机协同,涉及机械手臂空间运动轨迹的规划和双机之间的通信及控制。对控制软件的要求很高,可以完成许多单手臂完成不了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ABB、KUKA、欧地希等国外著名企业也在工博会上重点推广它们的双机协同系统。

  在此前被视为短板的核心零部件领域,中国企业也在持续发力。秦川机床在本次工博会上带来了公司最新研发的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减速器。工作人员表示,该产品已对接广州数控、华中数控(行情 研报)等下游大客户,主要针对目前主流的165kg机型,比国外同类产品便宜三分之一,销售情况良好。公司目前利用现有生产线改装,今年可以约7000台,而去年公司公告所谓年产6万台的生产线计划最快于明年将投产,“这是一个国家项目,要求我们2018年前投产,但公司当然等不及啊。”一位公司技术人员表示。减速器被认为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短板之一。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