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机器人

大湾区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优势与劣势

来源:经济观察网2019-07-17 我要评论(0 )   

“长三角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在珠三角都能解决。”姜杰,在7月份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与新工科教育发展高峰论坛上说。

“长三角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在珠三角都能解决。” 

姜杰,在7月份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与新工科教育发展高峰论坛上说。姜杰是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作为国内特种行业机器人技术方案提供商,亿嘉和去年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粤港澳大湾区的年轻人打造一个新的科技产品,迭代速度可能比硅谷、欧洲要快五到十倍,但成本只要十分之一。”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曾不止一次表达大湾区供应链对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优势,他同时也是松山湖国家机器人产业基地的创始人。 

而此前,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明确提出要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电子信息、汽车、智能家电、机器人、绿色石化五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一批新兴产业集群。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思路逐渐清晰。 

供应链优势 

“珠三角在供应链生产加工环节的优势很明显。”姜杰说,他们在当地招的一线工人成熟度比长三角更高,从效率和性价比来看,这对企业是更好的选择。 

工业机器人有三大核心零部件——控制器、伺服电机和减速机,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占比可达到约70%。在国内,运动控制做得最好的公司,大都位于大湾区,例如深圳的固高科技,占据了如今国内超过50%的市场份额。 

“今天我到内地很多城市,一些新兴行业里面的装备公司,大部分是从深圳、东莞成长起来的。”李泽湘曾说,“独特的供应链优势,使得大湾区的迭代速度,至少比硅谷、欧洲快上5-10倍,成本只是其十分之一。” 

在东莞市机器人产业协会会长蒋仕龙看来,东莞的独特在于,每一个镇都是一个产业集群,例如石排镇的电机产业、石龙镇的电子产业、长安镇和横沥镇的模具……围绕这些产业链所产生的需求,正在催生更多机器人应用系统,这些都有助于机器人产业的形成。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楼云江,曾调研过许多东莞企业,他发现,东莞大湾区机器人产业形成了“生态为王、应用引领”的发展趋势。

以建筑领域为例,房地产公司对于建筑类机器人有很大需求;从整个市场来看,全国有几千万建筑工人,都需要用机器人辅助。而机器人制造企业的技术进步,能够反过来推动零部件供应商和材料生产商的技术进步,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核心零部件的高成本 

前有供应链优势,后有市场需求,为何机器人产业盈利的拐点尚未到来? 

成本居高不下——仍是国内的机器人产业面临的待解题,无论是长三角地区还是珠三角地区。 

“回顾国际机器人品牌的发展历史,机器人基本上都只是大公司里的一个部门,而不是独立的公司,他们过去在发展机器人初期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蒋仕龙说。 

单从技术商业化的角度来说,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再到形成产品,每一步都是惊险一跃需要大量成本投入,但回报周期长,风险大。不少机器人制造企业,不是依靠风投支撑,就是依靠政府补贴。 

但依靠政府补贴显然不是长久之计。更有甚者在尚未有成型产品时,就依靠专利和技术申请政府补贴。“从创业者角度来说,所有注意力都盯着国家的补贴,团队想要创业成功是非常难的。”姜杰说。 

目前,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核心零部件,大多仍依赖国外进口。以机器人精密减速器为例,由于国内没有能够制造这一零部件的机床,没有相关领域的人才,无法构筑完整的生产链条。 

同时,国内核心零部件厂商还会陷入这样的怪圈:尽管在某些领域已达到国际水平,但由于后发者劣势,国内企业对自身品牌信心不足,市场需求不高,鲜有企业愿意使用,技术也无法进步。 

“国内机器人达到很高的水平需要经过多年迭代,这个过程是比较正常的。政府可以补贴给终端用户,希望终端用户选用国产机器人品牌。”蒋仕龙说。 

而终端用户不选择国产机器人,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系统集成商太弱。 

“当终端用户表示必须要用国外机器人公司的产品时,系统集成商可以说要用国产,系统集成商可以引导,怎么样才是最有利的,系统集成商的技术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来选择到底是用国产还是进口。”东莞弓叶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莫卓亚说。 

人才缺口 

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制造业供应链发达的东莞,为何未发展出国内头部的芯片企业?答案或许与当下机器人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相同:人才匮乏。 

随着东莞制造业产业转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有往大湾区建立分中心的计划,机器人产业又该如何培养相关人才? 

机器人产业人才大致可分成三类,一类是操控机器人的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梅雪松说,这就跟当年中国需要数控机床的时面临同样的问题——没有会使用的人。第二类是创新型人才,负责机器人前沿关键的核心技术的突破,作为研究性人才尽管需求少,但十分必要,这就是高校所需要做的事。第三类就是综合性、集成创新的人才。 

“机器人是综合系统,做大做强是必然趋势,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会面临很多挑战。我认为松山湖可能是将来中国机器人做大做强的一个热点,这是由前期发展历史和当下的发展势头决定的。”在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景深看来,企业要做大做强,首先明确要做哪个部分的机器人,其次需要建立机器人产业人才的可持续性培养。 

“一流大学一定要理解两个事情,每个学生到你的学校都是上帝创造的精品,应该让他自由选择,有的人愿意做0和1,就鼓励他做0和1;有人愿意创造财富也可以,有一部分人愿意搞综合的也可以。问题出在我们容易把所有的人按一个模子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田苗在人才培养上认为,大学的培养主要培养三类人,CEO、司长和系统工程师。 

“创业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创造条件挖掘他们的创业潜力,并给他们机会和发展整合资源的能力。”吴景深补充道。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伊凡 实习记者 唐计

转载请注明出处。

工业机器人大湾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