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毕马威国际会计公司对公司汽车业务高管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汽车品牌在2015年前很有可能获得国际市场份额的提升。同样将扩大市场份额的还有大众汽车和现代汽车。而克莱斯勒最有可能成为失败者。
在这项对200名汽车业务高管开展的调查中,81%的高管预测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在接下来的五年内将扩大市场份额;75%的高管称大众的市场份额也将提升;72%的高管预测韩国的现代及下属的起亚也将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48%的高管表示,菲亚特运营的克莱斯勒将失去一部分市场份额。
这份关于2015年各汽车制造商市场份额的报告今日将在伦敦发布。毕马威的合伙人Mike Steventon是这份报告的作者。他在电话采访中称:“作为独立品牌的大众将是大赢家。现在看来,把质量和设计相结合才最吸引人。”大众是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明确表示,其目标是在2018年前超越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汽车。
毕马威的报告指出,“从小型车到豪华车的广泛产品组合是大众众所周知的优势所在。随着MAN和Scania这两个卡车品牌的加入,大众的产品线又增加了新部分。”大众2009年在中国雄霸13%的市场份额,因此毕马威称大众“在世界最大的成长市场中有着强大的基础。”中国自2009年起已经超越德国成为大众最大的市场。
68%的受访高管表示,印度汽车品牌作为一个整体将获得市场份额的提升。另有49%的高管预测,世界领先的豪车品牌宝马的市场份额也将增加。毕马威在报告中没有具体说明哪些中国和印度汽车品牌。
36%的受访高管预测通用的市场份额将下跌,另有#p#分页标题#e#36%的高管对三菱汽车作出了同样的预测。毕马威没有说明对克莱斯勒缺乏信心的具体原因,并表示受“2009年六月破产申请的影响”,通用未来的市场可能仍然不景气。
毕马威表示,国际汽车市场仍然面临产能过剩的能力。虽然自2008年以来美国已经有至少18家组装厂关闭,高官们“仍然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过度建造的国家”。64%的高管认为美国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而只有22%的高管认为德国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造成汽车制造厂效率下降,带来成本的增加。据IHS数据显示,汽车制造商的工厂至少需要达到80%的利用率才能获利。据这些高管称,中国和印度在五年内都有过渡建造的趋势。毕马威称,四分之一以上的受访高管认为中国在2015年将有20%以上的产能过剩。
近几年内,大部分主要汽车制造商都在中国建厂,还有更多汽车制造商正在做这样的打算。大众首席执行官马丁·文德恩计划新建两个工厂,使大众在华的产能翻倍。这样一来,大众在华的工厂总数将达11家。沃尔沃首席执行官斯特凡·雅各比也于十月宣布,沃尔沃将在华新建三家工厂。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