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秒激光器瞬间切割角膜,其实2000年时飞秒激光技术研究已经开始,只不过他的技术难点高,被广泛应用的程度不同,下面我们来看一组早在2007年的报道:
在飞秒红外激光的照射下,普通玻璃的内部结构被打乱重组,成为了新的物质甚至可能变成宝石。在近日的红外学会年会上,红外光学专家余昺鲲教授介绍了他所在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而其也预示着在这种神奇光线的照耀下,将一些透明材料化废为宝将成为可能。
据介绍,“飞秒”其实是时间王国里的一员,只不过它是一个小字辈。它是标衡时间长短的一种计量单位。“飞秒”其实也叫作毫微微秒,即1飞秒只有10的负15次方秒。你能想象它有多快吗?光速是一秒钟30万公里,而在一飞秒之内,光只能走0.3微米,而这只不到一根头发丝的百分之一长。
而飞秒激光则是在非常短的时间范围内所产生的激光,其具有非常高的瞬时功率,可达到百万亿瓦。这是个什么概念呢?目前全世界所有的发电厂在同一时间一起发电,其产生的总电功率约为一万亿瓦。也就是说,飞秒激光的瞬时功率是全球发电总功率的一百倍。而飞秒激光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它能聚焦到比头发的直径还要小的空间区域,使电磁场的强度比原子核对其周围电子的作用力还要高数倍。
正因为有着这些不同寻常的特性,使得飞秒红外激光(红外激光器和紫外激光器的应用)在连续辐射时会对物质内部的结构造成影响。据余教授所在的课题组所做的一系列试验表明,飞秒红外激光辐射硼酸盐玻璃时,焦点处的玻璃转化为低温相偏硼酸钡晶体;而采用较长的辐射时间后,低温相偏硼酸钡晶体出现的同时伴随有部分的高温相晶体。
而这一实验结果也表明,利用飞秒红外激光进行辐射,能够使得透明材料如玻璃、聚合物、晶体等内部结构进行有选择性的改变。由于照射时间的长短对应于物质的变化,所以将来通过辐射来产生宝石也是大有可能。
据介绍,现在市场上形形色色的人工宝石在物理性质上和真宝石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人工宝石在选料上主要采用和真宝石性质相仿的物质进行合成和加工,让产物的硬度、密度和折射率非常接近真宝石,所以制作精良的合成宝石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但之所以它们不足以替代真宝石是因为它们的内在分子结构还是原来的物质结构,虽然外在的物理性质改变了,但其内在还是和真宝石有所不同。而如果采用飞秒红外激光等特殊手段将晶体内部的结构改变的话,原先的晶体将完全成为另一种物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内在结构都将完全改变。而这也意味着,这样的方法产生的将是真正的宝石。随着将来技术的完善和实验的深入,玻璃变宝石将不再是天方夜谭。
以前我们讲过:使用激光打标机对玻璃进行激光打标,主要说的是利用CO2激光打标机,今天测试采用非秒红外激光,有望打乱玻璃、聚合物、晶体等的内部结构,成为宝石。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