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芯片/显示

OLED显示与LCD液晶显示的优缺点比较

星之球激光 来源:投影时代2012-04-23 我要评论(0 )   

OLED显示 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接近理想效果的 显示技术 ,是现在流行的 LCD 液晶 显示技术的替代者。因此,了解OLED显示技术就必须认真了解OLED显示技术与LCD液晶显示技术...

    OLED显示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接近理想效果的显示技术,是现在流行的LCD液晶显示技术的替代者。因此,了解OLED显示技术就必须认真了解OLED显示技术与LCD液晶显示技术的主要区别。

  实际上,现在谈及的OLED取代LCD 话题,主要是指主动驱动的TFT-AMOLED技术取代TFT-LCD技术的产品。二者都是主动驱动技术,驱动技术上都在用了薄膜晶体管电路结构。但是由于二者技术体系的阶段差异,OLED和LCD 的显示性能、产品工艺、适用条件、成本因素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首先,在显示性能上,OLED比LCD技术要完美很多:主要包括OLED达到了3-5倍于LCD的对比度、超过LCD技术40%的色彩范围、OLED拥有完美的可视角度体验、具有超过LCD千倍的响应速度、具有单位功耗更高的亮度、具有真正的黑色显示效果、同等物理像素密度下具有更高的动态分辨率、三分之一LCD的屏幕厚度(理论上OLED可以制造1毫米厚度的电视机)。可以说,在主要的显示指标上,OLED没有那一项低于LCD产品。如果真的要找出一些技术上的不足,主要就体现在寿命这个因素上(目前LCD的使用寿命显著高于OLED产品,这是LCD技术和OLED比较唯一的一个优势)——但是OLED的寿命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第二在产品工艺,OLED技术具有更低的材料消耗和更少的工程步骤。这是人们相信OLED将成为LCD替代性技术的最重要原因。除了对材料和工艺方面的要求比LCD低近1/3外,OLED的加工工艺也比LCD简单得多。据相关资料显示,OLED显示屏需要86道加工工序,而LCD屏则需要200多道工序。

  从产品结构上将,LCD显示产品必须包括背光组件(光源、导光板、反射板、扩散板、棱镜和框架等多种器件组成)、LCD阵列和TFT驱动部分三个方面。而OLED显示技术则只需要oled阵列和TFT驱动部分。二者的TFT驱动部分的结构差异不大,主要体现在薄膜晶体管的材料和工艺可能有所差别,但是也可以毫无差别,采用相同的技术和材料制造。而在主要的和新材料LCD和OLED阵列方面,OLED的固体特性,使得其整体结构和工艺流程也更为简单。

  第三,在适应条件上,OLED也有着很大的优势。OLED是固体显示,这却别于LCD 的液体属性,因此其对温度和压力更为不明感,可以适应更宽广的温度和压力环境的需求。OLED的视角范围超过LCD一倍以上,使得OLED可以适用于更广阔的视角需求应用之中。OLED是自主发光产品,黑色表现尤为突出,同时适合更高亮度的发光。因此起在黑暗、或者是高亮条件下,都渴望制造出理想显示效果的器件。

       另一方面,OLED产品可以采用多种基地制作——这源于OLED是固体显示的特性,因此OLED可以制造成柔性显示设备、透明显示设备等特种显示产品。此外,OLED本身结构简洁的特点,还是其可以再近眼显示(头盔瞄准设备)上发挥其独特优势。

  第四,也是OLED另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成本。上面已经提到,OLED在产品结构、工序、材料消耗上,都比LCD拥有优势,这实际上已经可以构成一个可以预期的成本优势。

  同时,OLED面板的制备生产线,可以再现有的LCD生产线的基础上改造而成,进而节约一半的投资,还可以使未到寿命的LCD生产线不至于浪费掉。这一特点,使得对于制造商而言,OLED不像是渠道者,而更像是LCD的升级产品。这种特点有利于OLED产业在初期的高速成长。LCD产业积累的产能,和大尺寸高世代工艺技术都可以在OLED时代很好的得到继承和发展。

  从技术角度看,OLED比LCD的优点要多很多,唯一的寿命问题其实也不是大问题:万小时单位的OLED产品寿命已经足可以被市场几接受。而在产业进程上,2012年可能上市的OLED产品55寸彩色3D电视机的最终售价不会高于8000美元,这远低于首款60寸液晶电视上市之时的2.8万美元。另据LG公司表示,2018年OLED产品的实际价格渴望低于LCD产品。

  因此,LCD和OLED的优劣比较只能得到一个结论:OLED取代LCD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