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产业化短板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中心的分析数据显示,当前世界激光产业的发展按区域可划分为美国、欧洲、日本及太平洋地区。市场份额美国约占55%,欧洲约占22%,日本及太平洋地区约占23%。
在应用方面,德国在激光材料加工设备方面占明显优势,美国在激光医疗及激光检测方面领先在前,日本则在光电子技术方面占首位。
在技术方面,500瓦以下的中、小功率激光器则是美国更占优势,500瓦以上用于材料加工的高功率激光器是德国占优势,而小功率的半导体激光器则是日本占优势,占世界市场的70%以上。美国、日本、德国三个国家激光产业的发展代表了当今世界激光产业发展的趋势。
目前,发达国家为了在全球化竞争环境中占据世界信息技术制高点,纷纷加紧实施激光产业发展计划,如美国的“激光核聚变计划”、德国的“激光2001行动计划”、英国的“阿维尔计划”和日本的“激光研究五年计划”等。
我国激光产业在机床、数控技术和激光工艺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在高功率轴快流CO2激光器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功率在1000瓦到4000瓦左右,性能水平相当,在更高功率方面则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目前,国内大型激光加工成套设备中的核心部件如激光器,特别是高端产品以及先进的数控系统、外光路的激光头(如焊接头、切割头)和镜片等除极少数企业能自主生产外,主要配套产品和激光精密微细加工设备基本依赖进口。
从技术层面看,我国激光行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重大创新的自主知识产权,高端、高智能化和高自动化的产品缺乏,缺乏核心竞争力。另一个差距是在工业水平上,具体表现在产品质量较差,在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与德国等国家差距较大。
从产业发展来看,我国激光产业不仅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同时由于技术研发过度依赖于科研院所,与企业脱节,又缺乏中试环节,许多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研究成果转化为商品的能力差,许多有市场前景的成果停留在实验室的样机阶段,无法实现产业化。
前瞻产业研究院激光行业研究员章诵兰指出,激光产业涉及多类学科,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较高的科技含量对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应用开发能力的要求也较高,此外,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才是推动我国激光技术和激光产业的快速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