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电子加工新闻

“光加工”时代中国激光产业的发展(二)

星之球激光 来源:前瞻网2012-06-19 我要评论(0 )   

技术与产业化短板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中心的分析数据显示,当前世界激光产业的发展按区域可划分为美国、欧洲、日本及太平洋地区。市场份额美国约占55%,欧洲约占22%...

 

技术与产业化短板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中心的分析数据显示,当前世界激光产业的发展按区域可划分为美国、欧洲、日本及太平洋地区。市场份额美国约占55%,欧洲约占22%,日本及太平洋地区约占23%。

 

在应用方面,德国在激光材料加工设备方面占明显优势,美国在激光医疗及激光检测方面领先在前,日本则在光电子技术方面占首位。

 

在技术方面,500瓦以下的中、小功率激光器则是美国更占优势,500瓦以上用于材料加工的高功率激光器是德国占优势,而小功率的半导体激光器则是日本占优势,占世界市场的70%以上。美国、日本、德国三个国家激光产业的发展代表了当今世界激光产业发展的趋势。

 

目前,发达国家为了在全球化竞争环境中占据世界信息技术制高点,纷纷加紧实施激光产业发展计划,如美国的“激光核聚变计划”、德国的“激光2001行动计划”、英国的“阿维尔计划”和日本的“激光研究五年计划”等。

 

我国激光产业在机床、数控技术和激光工艺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在高功率轴快流CO2激光器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功率在1000瓦到4000瓦左右,性能水平相当,在更高功率方面则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目前,国内大型激光加工成套设备中的核心部件如激光器,特别是高端产品以及先进的数控系统、外光路的激光头(如焊接头、切割头)和镜片等除极少数企业能自主生产外,主要配套产品和激光精密微细加工设备基本依赖进口。

 

从技术层面看,我国激光行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重大创新的自主知识产权,高端、高智能化和高自动化的产品缺乏,缺乏核心竞争力。另一个差距是在工业水平上,具体表现在产品质量较差,在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与德国等国家差距较大。

 

从产业发展来看,我国激光产业不仅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同时由于技术研发过度依赖于科研院所,与企业脱节,又缺乏中试环节,许多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研究成果转化为商品的能力差,许多有市场前景的成果停留在实验室的样机阶段,无法实现产业化。

 

前瞻产业研究院激光行业研究员章诵兰指出,激光产业涉及多类学科,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较高的科技含量对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应用开发能力的要求也较高,此外,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才是推动我国激光技术和激光产业的快速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