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光伏”巨头Solarworld向欧盟提交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立案调查的申请两个多月后,8月28日传来消息,光伏大省江苏区域尚德等3家企业向江苏省政府发出恳求信,希望国家介入,阻止欧盟反倾销立案,挽救国内光伏行业于水火。
“介入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即使国家介入成功,对中国的光伏行业也并非好事。”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兰建平29日对本报指出,不只光伏,整个中国经济未来发展都应以扩大内需市场为主。
中国光伏企业自欧美“双反”以来的寒冬还没转暖迹象。
太阳能(光伏)发电中的薄膜硅电池技术“领头羊”——温州龙头企业正泰集团旗下的“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最近正在精简其薄膜硅电池及晶硅部门。
“到这个月底,薄膜硅电池部门就不存在了。”8月24日下午,位于杭州滨江的正泰太阳能薄膜硅电池部门员工方洪波(化名)感叹,原有两三百人的该部门如今只余100人左右,本月底这些员工多数也将离职或转到晶硅部门。
裁员等不景气消息,尽管直接因素是美欧债危机、“双反”,但突显的是中国光伏产能过剩。“去年全世界太阳能需求20多GW(吉瓦),但中国产能就达到了30多GW,世界前十大太阳能公司中国占了七八家。”浙江大学一名不便具名的光伏专家告诉本报。
暂停薄膜硅电池生产线
8月30日,正泰光伏发电相关部门多名员工向记者证实,薄膜硅电池部门的人员“优化”始于今年四月。
“给出的选择是转去晶硅部门,或者拿N(工作年限)+1个月的补偿金离职。”方洪波称,大部分的中层、工程师已在6月份离职,余下的多为车间主任和一线工人,多数准备转岗到晶硅部门。
工程师们选择离开的主因是晶硅部门需求有限,而且薄膜硅电池、晶硅技术差别很大,转部门后级别也有可能下降;而一线车间员工本身技术要求不高,在新部门依然能派上用场。
正泰光伏相关部门不便具名的负责人证实,现阶段薄膜硅电池发电产业化困难,需暂时精简调整,可能会留下部分研发人员进集团研究院,继续相关研发。
从正泰太阳能公司人事部门了解到,正泰新能源公司有晶硅、薄膜硅电池等部门。其中薄膜硅电池部门分设备、工艺、生产、研发等六部分,原先大约两三百人,“研发人员不少是从国外引进的博士,工艺人员硕士居多,其他人员的多为本科、专科”。
2009年2月,正泰第二代薄膜硅电池太阳能电池产品在杭州正式下线,“正泰太阳能规模并不算大,但其薄膜硅电池技术在全国都属领头羊。”上述浙大专家说。
就在那时以本科学历进入的方洪波很兴奋,“进入要求很高,身边的同学都很羡慕。”
当时公司武装了国内最先进的生产设备。最近两三年,在原有30兆瓦薄膜硅电池生产线车间旁,另一条产能90兆瓦的二代薄膜硅电池生产线诞生。另一个09年计划投资20亿元240兆瓦薄膜硅电池项目,本拟落户温州2011年投产,现在还没开建。
据多名员工介绍,杭州的两条生产线,第一条耗资1亿多美元从瑞士欧瑞康进口全部设备,第二条只耗资2亿多人民币进口核心设备,其余的自主集成。
前两年的正泰太阳能,订单都排到了半年后。今年7月,浙江省科技厅还在正泰召开了浙江省薄膜硅电池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验收会,肯定其成功制成国内首条硅基薄膜硅电池太阳能电池中试线。
而如今,一名不便具名的薄膜硅电池部门员工透露,总投资好几个亿的薄膜硅电池生产线,还没调试到目标效能,9月份就面临全面停产。
24日在正泰滨江的厂区内,记者看到,原为薄膜硅电池部门的办公大楼二楼已经空置,一条生产线已经关闭;甚至,晶硅部门也有工作人员反映将面临15%左右的裁员,人心惶惶的一些员工开始打探跳槽信息。
光伏大省江苏也不乐观。常州、无锡、金坛、常熟、镇江、扬州、盐城等地光伏产业园,“几乎已经在崩溃的边缘,产品能卖出去的也在亏”。江苏一家员工近万的大型光伏企业工作人员告诉本报。
据上述浙大专家介绍,浙江最大的太阳能企业——在美国上市的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尽管管理较好,但目前也处于保本微利的状态。
光伏行业的困境,传导的不仅是企业,“光伏企业投入主要通过银行贷款,有些甚至是地方政府鼓动银行,或通过银行做担保贷的钱。”江苏一位不便具名的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还未听说有哪个企业已经还清这笔钱。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