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无论是能源、材料、生物还是其他领域,都面临着用新的信息技术使产业发生改变,这正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前两次不一样的地方。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已成为科技进步的必然,成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为企业创新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开辟了应对资源环境挑战的新方式。工业化是信息化的物质支撑和主要载体,信息化是工业化的推动引擎和提升动力,只有两者深度融合,才能达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要求,实现工业革命。
在荷兰飞利浦电子公司的一家工厂里,128部具备高超柔韧性的工业机器人在永不停息地工作着,从事着工人无法完成的精细工作。
全球工业格局悄然变化
“新一轮的工业革命正在深化,西方发达国家在振兴制造业上走出一条新路子。他们依靠科技创新,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核心,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提高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谋求未来发展的主动权。甚至有国外学者称,新技术的出现,很可能导致中国制造业在未来20年中出现困境。我们对此应该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对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论述,同样传达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对其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性拥有清醒认识。
看看当今全球顶级企业,受益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典型案例比比皆是。苹果公司就是通过产品模式创新、各种最新技术的集成创新,成功引领了信息产品的发展方向。又如美国页岩气开发技术的突破,引起了一场页岩气革命,对世界能源格局乃至政治、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相反,一些辉煌一时的国际顶尖企业,则因为没有及时把握住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在制造业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制造业生产总值已跻身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一直是我国制造业亟待突破的瓶颈。其中,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技术方面一直处在跟踪和追赶状态,许多关键核心技术还没有掌握,是导致我国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弱的最主要因素。如果能够在中国制造前面加上“中国设计、中国创造”,我国的经济和产业格局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紧抓第三次工业革命契机,努力在创新和综合竞争力上步入世界前列,是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所在。
挑战与机遇同在,我国制造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具备了许多良好条件。周济指出:“一是我国制造业拥有巨大市场需求。二是我国制造业有着世界最为完整的体系。三是我国一直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在制造业数字化方面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具有强大的技术基础。四是我国在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人力资源优势。五是我国制造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辉煌成就,上天、入地、下海等等,都显示出我国制造业巨大的创新力量。”
当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自主创新,尤其是信息技术原始性创新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今后,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核心技术方面,我国制造业还需要实现战略性的重点突破。
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洋石油981深海平台,能够在3000米深海平稳钻井,即使钻入地下1.2万米,也能在大风大浪中岿然不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