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金属钣金新闻

湖北激光产业:十字路口的选择

星之球科技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2013-02-07 我要评论(0 )   

激光,全称受激辐射光放大,亮度约为太阳光的100亿倍。 它的产生,需要激励源、媒质、谐振腔。激励源提供能量,使媒质产生粒子数反转,获得与外来光同频率、能量放大的...

       激光,全称“受激辐射光放大”,亮度约为太阳光的100亿倍。

       它的产生,需要激励源、媒质、谐振腔。激励源提供能量,使媒质产生“粒子数反转”,获得与外来光同频率、能量放大的辐射光,再通过谐振腔,输出强大的激光。受激辐射,谐振放大,谓之激光效应。

       同一原理,激光产业链的做大做强,离不开各种条件的同频共振。

 

一项技术撑不起一个企业

         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瓦格良”号、第五代隐形战机歼-20、长征运载火箭等,它们的改装、制造、生产,均使用了光谷科晶威激光公司的高功率轴快流激光器。

         其实5年前,王又青担任科晶威的总经理时,企业的产品销量始终上不去,市场开拓十分困难。经过系统的调研与分析,他发现了症结所在,公司研制的4000瓦轴快流激光器,虽然技术领先,但产品太单一,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立足于核心技术,科晶威开始了系列产品的研发,并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激光加工国家工程中心,攻克了高功率轴快流激光器中的高压电源、控制系统、光学设计、精密机械设计等关键技术。截至目前,他们推出了2000瓦至1万瓦的高端激光器,共7大系列9个型号,拓宽了客户的选择面。这些产品一经面世,迅速取代市场上的低端激光器,使科晶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牢牢占据国内第一位。

       现在,科晶威的研发,不仅向更高功率冲刺,也更注重技术改良。如激光器上的传统轴承,由于转速快、磨损大,寿命最多不到两年。而他们自主创新的磁力轴承,免接触、无磨损、振动小、噪音低,使用寿命提高了10多倍,完全无须维护。

        “一项技术撑不起一个企业。”王又青深有感触地说,跨国企业往往一年的发明专利上千件。只有各个环节均有创新,才能支撑产品的整体科技含量。同时,企业还要注重管理创新。据悉,科晶威是我省第一个通过国家4A标准管理的企业。

       目前,科晶威拥有30多项国家专利,其中一项核心专利,经银行委托权威机构评估,市场价值达5000多万元。

 

开放包容,跳起来摘桃子

       俄罗斯拥有先进的YAG激光技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众泰激光董事长付俊认为,要填补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必须敞开大门,跳起来摘桃子。

       2007年,付俊随省科技厅组织的激光技术考察团,赴莫斯科参加国际光子展览会时,认识了激光专家西里切夫·奥列格,她用最大的诚意,坚定了奥列格与湖北产业合作的决心。次年,奥列格以技术入股35%、众泰激光以现金入股65%,成立武汉华俄激光工程有限公司。

      如今,华俄激光从最早的500瓦YAG激光器,不断延伸产品链,形成了300瓦至2000瓦的激光切割产品系列。这种激光器光束亮度高、能量更集中,切割精细,特别对高传导、高反射的金属材料,具有独特的切割优势。早年仅200万元资金投入的华俄激光,现在一年的产值已达到2亿元。他们的产品,更是占据了国内细分市场的半壁江山。

      付俊告诉记者,本月底,在奥列格引荐下,又有两名俄罗斯专家加盟华俄激光,致力于发光源、泵浦源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使公司具有YAG激光器的完全技术和产业化开发能力。

       开放包容,引进、整合各种力量壮大产业,眼下是湖北激光行业的共识。如看一看锐科激光的股权结构,可窥豹一斑了解其快速发展的动因。三江航天占股40%多、风险投资占股10%几、华工激光占股约3%,其余为技术骨干和员工持股。

        华工激光董事长对记者说,企业自动的创新资源整合,已跟不上激光产业的发展态势,须由政府牵头、企业入股,尽快成立激光工业研究院,完成优势资源的重组和优化。同时鼓励国际合作,支持企业海外并购。

 

行业会长的另类思考

       去年,我省激光产业链产值超过200亿元,相关企业达200多家,激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50%左右,是中国最重要和最密集的激光技术和产业基地。

       在这份傲人的成绩单面前,许多业界人士却有深深的忧虑。

       半导体激光器是第四代激光器,或许最终引领未来。它以半导体材料为媒质,以电流注入作为激励方式,是目前电光效率最高的激光源,可达30%至40%,是光纤激光的2倍、固体激光和CO2激光的5至10倍。功率高、体积小,一台上千瓦的半导体激光器甚至可以拎着走。

        目前,国际上对半导体激光器的研究正走向成熟,国内亦风起云涌,西安、北京、长春等地均取得突破,但我省尚未投入技术研发。许多人担忧,一向以技术见长的武汉光谷,会因技术储备不足,拖累激光产业链的壮大。


        是否需投巨资加强研发?中国光谷激光产业协会会长、激光产业背景深厚的朱晓认为,半导体激光器从芯片,到封装、元器件、系统集成的研究开发,耗资将达数十亿元,湖北激光产业或难以承受,而且不必跟着别人的后面追。“国内一家从事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研制的企业,生产的芯片已足够全世界的需求。”

        他提出了一个立足实际的方案,湖北激光产业要发挥特长,做足做好下游激光产品,拓展应用领域,满足市场需求,牢牢抓住客户,可迫使上游供应商向自己推销半导体激光器。

        或许,湖北的激光产业正走在一个十字路口。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