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的进程,在未来的高技术及信息化战争中,如何进一步增加信息传输的速率和距离,提高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战争的取向。随着以激光为信息载体的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激光通信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受到了各国军方的高度重视。
激光对潜艇通信的概念,是60年代初期提出来的。直到1978年,美国国防远景规划局和海军才下决心,正式开始实施激光对潜艇通信的研究发展工作。实施激光对潜艇通信计划有两个主要方案:陆基激光器方案和空间激光器方案。
陆基激光器方案的基本构想是,将大功率激光器安放在陆地上,并在地球同步轨道上放置一部可调反身镜。带有信息的激光束自地面发出后,经空间反射镜再转向海面。空间激光器方案的基本构想是,将激光器安装在卫星上,上行线采用无线电通信,下行线就是激光通信。解决这些问题,所涉及的技术相当复杂,其中包括潜艇、激光器、接收机、卫星、水文和气象等各个方面。
1984年,亚利桑那大学研制了一种原子谐振滤光器。滤光器有效地改善了潜艇水下收信性能,使水下接收的深度增加了数百英尺,将报文传递时间缩短到原来的十五分之一,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激光器输出功率的要求。而且体积小,更为经济实用。另一方面,氯化氙激光器技术的发展,加之激光穿透浓厚之层与潜航潜艇通信演示的成功,国防远景规划局已确信,激光对潜艇通信的探索方向从陆基激光器方案与空间激光器方案齐头并进的做法,转到完全集中精力于空间激光器方案。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