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重大危险源“毫米级”变化
本报讯(记者 刘星)手持式和防爆三维激光扫描测量仪、正压氧气呼吸器、搜救雷达生命推测仪……5月 20日,在成都新津启动的“2013年安全科技活动周”活动上,这些高科技“武器”亮相,便吸引了众人的眼球。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个不到30厘米高、3.5公斤重的黑色测量仪便是手持式3D激光扫描测量仪。这个像刷子一样的仪器除了能拍摄到影像外,每秒钟还能固定10万个坐标原点,用它一“扫”,工作人员可通过软件准确绘制出被拍摄物体的三维图,一经对比,就能发现哪些位置受力有变化。再将数据利用软件分析,即可为危险源的治理“开处方”。
汛期已经来临,如果地质灾害易发点有轻微变化人们是否能及时发现?发现后是否能准确判断?“有了3D激光扫描技术,这样的问题迎刃而解。”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施富强表示,利用3D激光扫描技术,可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动态监管,“目前这项技术已在米易县非煤矿山和新津县化工园区进行试点。”
去年,省安科院建立了全国首家重大危险源测控重点实验室。目前已引进手持、车载、防爆、中距和长距五套三位激光扫描仪,可以发现安全生产重大危险源的“毫米级”变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