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众多,但由于历史原因,不少建筑相关数据资料却很有限,给保护工作带来困难。渤海早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三维激光扫描项目》昨日 启动,测绘工程师将对分布在全市的57座历史风貌建筑“量体”,为它们建立永久性高精度三维档案。
昨日9时,渤海早报记者和天津市测绘院工程师王文江一起,来到了位于常德道的某历史风貌建筑院内。一下车,王文江和同事手提“三维激光扫描仪”和三脚架,进入楼内开始安装,安装完毕开始测绘。顿时,类似电影《遗忘星球》上小机器人扫描洞穴的一幕出现了:一道环状激光束从机器内射出,绿色光点迅速闪烁移动,短短两三分钟工夫,便将一个房间扫描完毕。王文江告诉渤海早报记者:“这台机器发射脉冲激光,通过计算反射回来的时间差进行测量定位,每分钟能扫描5万个点。扫描完成后,通过拼接‘点云’,即可在电脑上形成一个高清晰三维建筑模型。依据该模型,即使该建筑被毁,也可以原样复建。不仅如此,这台价值150万元的仪器能‘看清’25米外2毫米的范围,对于建筑细节的变化‘一览无余’。例如,对于中式建筑的雕花等小件也能够完美记录,输入相关数据后,可在3D打印机上进行复制。此外,这种测量还能够监测风貌建筑墙体有无倾斜等情况,为‘危改’提供依据”。另外,据王文江介绍,正在做的历史风貌建筑面积约三千平方米,预计一周内可以扫描完毕。
据天津市测绘院测绘三院张志全总工程师讲,《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三维激光扫描测绘项目》包括57座风貌建筑,主要分布在和平区五大道、劝业场、解放北路等区域,还包括独乐寺、石家大院、文庙等。通过对这些历史风貌建筑进行实体扫描,建立高精度三维建筑模型,为展示、修缮、科研提供翔实和永久性档案。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