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谷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创新型产业集群正式被科技部列入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此次全国共有10个产业集群入选。
入选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后,科技部将通过国家火炬计划、创新基金、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国家重点新产品等政策资源,对试点内的高新技术研发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连续3年给予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此外,试点内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技术转移机构等服务机构,将优先纳入国家级认定管理序列并给予资金支持。
2011年7月,科技部启动了国家高新区“一个行动、两项工程”,提出通过实施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建设工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根据部署,未来3-5年,我国将力争形成20个以上年销售超过千亿元、带动大批年销售超过200亿元并具有国际品牌影响和国内技术领先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目前,东湖高新区国家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涌现出一批成果,如中地数码研制出我国首套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GIS,打破国外软件一统天下的格局;适普软件开发出我国首套数字摄影测量网格;立得空间通过“互联网全息位置地图迭加协议与建模制图技术”,为大型实景地图服务平台“我秀中国”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华正空间通过“高精度轻小型航空遥感系统技术”,加快了自主研发的全景真三维影像快速合成系统从技术走向应用。
首批另9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分别是北京中关村移动互联网创新型产业集群、保定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本溪制药创新型产业集群、无锡高新区智能传感系统创新型产业集群、温州激光与光电创新型产业集群、潍坊半导体发光创新型产业集群、株洲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深圳高新区下一代互联网创新性产业集群和惠州云计算智能终端创新型产业集群。
武汉光谷光电子行业“二次腾飞”
中国光谷位于武汉市东南部的三湖六山之间。关东光电子产业园、关南生物医药产业园、汤逊湖大学科技园、光谷软件园、佛祖岭产业园、机电产业园等园各具特色,2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分类聚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能源环保、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机电一体化和高科技农业竞相发展。
武汉中国光谷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光纤光缆的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国际市场占有率12%;光电器件、激光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50%,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
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主导制定5项国际标准,诞生全球首台全高清激光电视……被称为中国光谷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每天都在演绎着创新创业的故事。
武汉光谷 辉煌十年回顾
2001—2010,光谷的十年刚刚过去。它从武昌郊区的24平方公里的科技园区,变成了518平方公里的国家级科技新城。它的年产值是武汉市的一半,它是中国第二个“中关村”,它是华中科研中心与教育中心,它是华中世界五百强最密集的地方,它是“中部崛起”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点……
2011—2020,光谷的新十年刚刚开始。对于未来,10年蕴含着无限可能。武汉·中国光谷,正在崭新的起点上,向“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阔步迈进。在光谷“二次创业”启动之际,让我们对光谷的现在与未来作一次系统的剖析与展望。在新的10年,光谷将肩负“中国创造”的国家战略重任,真正成长为享誉全球的“世界光谷”,全面跻身于世界舞台。
科技创新 光谷不断创造传奇
从默默无闻到声名远播,光谷的成长历程再次印证:科技创新是催生经济持续增长、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有效转变的强力引擎。
20多年前,一个新的机构“东湖智力密集小区规划办”在东湖之滨悄然成立,东湖高新区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中扬帆启航。谁曾料到,创新、创造、创业的激情和速度,让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的科技新城中国光谷快速崛起。“十一五”时期,光谷经济规模保持了年均29%以上的增速,产业规模迈上3000亿元台阶。
在“十一五”末的2010年,武汉东湖高新区迎来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元年,经济发展势头更为强劲。这年,光谷的光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突破千亿元,达到1144亿元;生物产业实现总收入248亿元,增长23%;企业总收入达到2918亿元,增长29%,是1991年4.2亿的近700倍!
回顾光谷的辉煌传奇,不难发现,科技创新是制胜法宝。光谷有两大产值过千亿的国家级产业基地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积聚着600多家研发机构,高校密集度全国排名第二,世界五百强中数量达到50余家,本土上市企业超过20家。
独特不可复制的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优势,使得光谷成为中部地区科技引擎的代表,成为中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标杆”。从这种意义上讲,光谷不仅是武汉的一张名片,更成为中部地区与全国乃至世界对接的强力资本。
10月12日,中华科技产业园在光谷最南端揭幕,这是光谷九大园区的最后一块拼图。十年来,光谷面积增长16倍、企业总收入增长8.5倍、创新专利量增长6倍多,“中国光谷”向“世界光谷”的目标跃进。
10年前年收入400亿
今年直逼4000亿
10年前,提起光谷,人们首先想起的是关南科技园、关东科技园、软件园、大学园。初生的企业并不强壮,但充满干劲,当年全区企业总收入400亿元。
现在的光谷已远非当年模样。加上中华科技产业园这个新生儿,光谷九大产业园格局成型。如果说当年的老科技园区是苗圃,新的九大园区堪称航母级巨无霸。光谷企业总收入,去年达3800亿元,今年1至7月达2618亿元。
以前,光电子独撑大局,现在产业异常丰富。武汉未来科技城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发展光电子等新兴产业;光谷生物城发展生物医药等产业;东湖综合保税区主打保税加工;中国新加坡(武汉)科技园发展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花山生态新城主打研发交易、商务会展、高端文化娱乐等;左岭新城发展光电子信息、节能环保产业;武汉软件新城发展软件开发、云计算等产业;佛祖岭工业园发展光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等;中华科技园吸引华人华侨回国创新创业。
10年前30多平方公里
而今518平方公里
1998年,以光谷为主攻方向的东湖开发区成立,面积仅24平方公里。2001年,洪山区的4个村、江夏区的9个村交给东湖开发区托管,净增10多平方公里。2007年,江夏区豹澥镇划入东湖开发区。2008年,洪山区九峰乡及其九峰村等十村一委整体移交东湖开发区托管。至此,东湖开发区面积扩大至221平方公里。
2010年5月28日,东湖开发区迎来历史最大一次扩容,与洪山区、江夏区签订区域托管协议,面积扩大了近300平方公里,达518.06平方公里。这种规模在国内高新区中位居第一。
政策优惠大门轰然打开
“黄金十条”多为全国首创
政策宽松、优惠,是高新技术开发区前进的重要动力。2002年,东湖开发区有12个光电子项目获得国家“863计划”的立项支持,8个光电子产业化项目经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正式实施。同年国家拨款资助额2.51亿元。
2009年12月,东湖开发区获批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优惠大门轰然打开。当年,国家提出在东湖开发区开展股权激励试点、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等。财政部、税务总局研究支持东湖开发区的税收政策。
今年,武汉出台《促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的若干意见》。包括知识产权一年内未转化成果完成人有权处置;教授可留岗创业;在校生创业可计入学分;设立首批5亿元的股权激励代持专项资金; 每年支持100家“瞪羚企业”;科技型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零首付”等。
这些政策很多为全国首创,字里行间充满含金量。武汉市市长唐良智形象地称之为“黄金十条”。
攻破世界性技术难题
屡创全球第一
今年7月5日,武汉在全国57个城市中以“综合考评第一”的成绩,入选全国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这一成绩背后离不开光谷。今年上半年,东湖开发区专利申请量为4634件,同比增长39.92%,占全市专利申请量的半壁江山。2002年,光谷创新成果仅集中在光电子领域。华工激光突破了高牌号取向硅钢难以焊接的世界性技术难题,使武钢硅钢厂的工作效率提高了2倍—3倍。2011年,光谷诞生的四大自主创新技术成果,领先国内外。其中两项成果全球领先:烽火科技高速光通信实时传输关键技术大突破,一根光纤上传输数据量超过240Gb/秒,足以供750万人同时在线打电话;武汉凯泰新生物技术公司研制出世界上首个针对肿瘤相关蛋白的特异性抗结肠癌新药,在美国申报临床试验。
近几年,开发区企业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光通信领域80%的重点课题。研发了全球首台71英寸LCOS激光显示器;华工激光的光纤激光器和紫外激光器,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
新政出台 光谷二次腾飞
武汉东湖高新区经过十多年发展,其“武汉中国光谷”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30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再次发力,正式出台系列加快光电子信息产业的新政策,助推“光谷”实现二次腾飞。
据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官员介绍,东湖高新区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10多年来,光电子信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光纤光缆、光器件、激光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超过50%,其中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全球第一;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成果相继涌现,广泛用于生产生活、航天国防等领域;聚集了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成为第二大智力资源密集区;建成一批企业孵化器、重点产业园,未来科技城、武汉软件新城、光电子配套产业园、中新(武汉)科技园等一批新的产业载体正在加快规划和建设。
但是,与打造享誉世界的“光谷”要求相比,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和制约因素,自主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相关服务产业、产业空间布局、产业政策系统性与延续性等方面,还亟需加强。
为打造享誉世界的“光谷”,助推“武汉中国光谷”二次腾飞,武汉东湖高新区30日发布《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加快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实施方案》及《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快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系列优惠措施加快产业发展。
根据方案,未来三年,武汉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将重点发展光通信、激光、光电显示、半导体照明、光伏太阳能、光电仪器、地球空间信息、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软件与服务外包、数字创意、消费电子等领域。力争到2015年,光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将实现50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6%。培育年销售收入过五百亿元企业1-2家、过百亿元企业5-6家。企业累计新增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00项。“武汉中国光谷” 在世界范围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在光通信、激光、地球空间信息等特色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未达到上述目标,武汉东湖高新区出台企业培育、技术研发、载体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奖励措施,重点支持代表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方向的前沿技术和新兴领域,以及对完善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链具有重大作用的关键领域和环节。其中:在产业发展资金方面,东湖高新区从2013年开始每年拿出20亿元,五年拿出100亿元来支持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发展;在领军企业培育和引进方面,对国内外光电子信息领军企业在东湖高新区总投资规模在1亿元人民币或2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自经营之日起,给予其两年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的奖励;在中小企业培育方面,每年支持50家光电子信息领域具有一定规模、增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瞪羚企业”,在政府采购、企业融资、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在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方面,对东湖高新区经认定的光电子信息领域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自认定之日起,最高可给予7000万元的运营经费支持;在企业技术研发方面,对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领域近3个会计年度的研发费用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不低于4%的科技型企业,按照当年研发费用的15%给予补贴,单个企业每年最高可给予200万元。
当天,王肇中 、赵梓森、黄德修等院士和专家畅谈了光谷十年的发展变化,并指出《实施方案》和《若干意见》的出台,有利于东湖高新区集聚优势创新资源,为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奠定坚实基础,促进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二次腾飞”,为把东湖高新区打造成为享誉世界的“光谷”奠定坚实基础。
多方献言助光谷力促光电子信息产业“二次腾飞”
十年前,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落户武汉蹒跚起步,如今“武汉·中国光谷”在世界范围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在光通信、激光、地球空间信息等特色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30日上午9时,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加快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布会上,王肇中、赵梓森、黄德修等院士畅谈了光谷十年的发展变化,为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二次腾飞”献言献计。
黄德修讲到,“二次腾飞”就是在稳定扩大现有的产业规模下,加大二次创新,引进国际上创新成果,把武汉产业基地全国独有的人才、企业资源很好的利用起来。一是要创新,二是要人才,其主要是提升创新能力,这要把各项财政支持鼓励用在奖励创新和人才上来。
赵梓森谈到,中国如今光纤生产产量、产品用量是全球最大的,武汉光纤设备已达到世界最高水平。赵院士透露正在做最新OLED材料和器件的研发,他比划道:以后的电视机、显示屏可以随身携带,卷起来像笔一样放在口袋里,要用时拿出展开就可以欣赏各种视频了。因为我们屏幕用的OLED是软的材料。
在对“二次腾飞”的落实问题上,东湖高新区管理委员会张光清主任提出了实施措施。在政策上创新,出台“黄金十条”来调动人才积极性;建“未来城”推进创新能力;大力发展产业能源,与武大、华农等高校合作研发项目;提高自主创新的承载功能,打造“光谷”不仅是“光”更要是“谷”,通过建设完善的设备、生活等配套设施来实现。光电子信息业 最新“路线图”公布
东湖高新区公布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加快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实施方案》中,公布了光电子信息产业最新的产业“路线图”,光伏太阳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型领域进入重点培育的“一线”。
《实施方案》提出,未来三年,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将分布在五大领域:光电子产业、信息网络产业、服务外包产业、数字创意产业、消费电子产业。其中,光电子产业重点发展光通信、激光、光电显示、半导体照明、光伏太阳能、光电仪器;而信息网络产业重点在地球空间信息、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p#分页标题#e#
东湖高新区相关人士介绍,这一次的发展“路线图”,结合了光谷的传统优势领域,如光通信、激光等,同时将有发展前景的新兴领域纳入其中,为光谷未来发展埋“伏笔”。
这些新领域中,有不少是光电子信息产业融合发展的产物,并由组装制造向服务领域延伸。如地球空间信息、云计算、移动通信等领域的融合,形成的LBS(基于位置的服务),用于移动导航等服务。
光谷新政 助推光电子产业
昨天,东湖开发区推出加快光电子产业发展新政。开发区人士介绍,“十二五”开发区光电子产业总投资将达500亿元,助推光纤光缆、光器件产业做到全球第一,同时激光、地球空间信息、数控系统三大行业达到全国第一。
东湖开发区正式发布《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加快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实施方案》,及《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快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15年,开发区光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要实现5000亿元。这一数字是去年的近四倍。
东湖开发区决定,从2013年开始,每年拿出20亿元、五年拿出100亿元专项财政资金,支持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发展;对国内外领军企业在区内总投资规模在1亿元人民币或2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两年内给予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的奖励;对开发区认定的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最高可给予7000万元支持。
武汉光谷——致力于走向世界!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计划在2020年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真正成为享誉世界的“光谷”。
昨日,武汉市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批复的实施意见》。作为全国第二个自主创新示范区,《意见》展望,2015年,东湖示范区企业总收入达1万亿元。到2020年,东湖示范区企业总收入达3万亿元,在光电子、生物、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等领域形成拥有技术主导权的特色产业集群。
武汉市将在这片区域进行诸多创新尝试,如建立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鼓励科技人员在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之间双向兼职和流动。东湖示范区将在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领域建设一批国家工程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对这类新建的中心和实验室将一次性奖励150万元,对示范区内的新国家级创新企业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一次性奖励150万元。此外,示范区内还将重点建设一批孵化器,重点领域是地球空间信息、激光、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生物、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示范区每年遴选快速成长的中小企业,给予融资等方面的重点扶持,并将在全球招募顶尖科技专家、创业团队等,给予资助资金,吸引他们前来创新创业。
武汉市市长唐良智说,东湖示范区要聚全球资源,做世界光谷,真正崛起一座世界级的科技城。
“三大高地”支撑武汉光谷
在光谷,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技人员可以留职创业,创业所得归个人所有;在武汉高校学生可休学创业,保留学籍;创新者有其股,天使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及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创新等,在这里受到鼓励和保护。崇尚成功,宽容失败,已成为光谷文化,深入人心。
人才成为光谷的第一资源。通过国家“千人计划”、湖北“黄鹤英才计划”和光谷“3551人才计划”,以及一系列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光谷聚集了1万多名海内外高端人才,创办了近2000家高科技企业。光谷未来科技城被中央组织部批准为我国4大人才基地之一。数十位院士在这里从事研发工作。2011年,光谷平均每天引进3位高端人才,诞生6家企业。今年上半年,光谷专利申请量为4634件,同比增长39.92%。
光谷结合自身高校众多的优势,大力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高校携手,企业与高校合作,先后组建了光电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3个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了强磁场、生物质等25个重大技术创新平台,目前,光谷企业已主导创制国际标准5项、国家和行业标准200多项。
人才与企业的融合,体制与机制的突破,激发出巨大的技术创新动力。烽火科技公司突破了高速光通信实时传输关键技术,实现了单根光纤传输数据量超过每秒240GB,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武汉传神公司研制的云翻译服务平台,在全球首创提供语言信息处理服务云计算平台。武大卓越公司研制的我国首台专给公路“体检”的激光动态弯沉测量车,一天可以完成20人一年的路面检测工作量。武重集团成功研制出世界最大规格的超重型数控卧式车床;7000W二氧化碳激光器和1000W光纤激光器在光谷实现了产业化,彻底改变了我国高端激光装备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光谷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占世界市场的25%、中国市场的60%,光通信元器件占到国内市场的70%。今年上半年,光谷累计完成企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9.32%,光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企业总收入同比增长31.5%。今年3月,国家批复了光谷10年发展规划纲要,到2020年,光谷将实现企业总收入3万亿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