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机与Google眼镜的共同点
研究技术预测方法之前,请先思考下面的问题。
问:3D打印机和Google眼镜存在共同点吗?如果有,是什么?
答:有。这两者都是在20年前发明的,如今才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20年,这一数字意味着专利的有效期。
3D打印机技术领域拥有专利最多的是美国人Charles W. Hull,他是3D系统公司CTO。在1986年下半年申请的专利(美国专利:4575330)的基础上,Charles W. Hull在90年代初又申请了更为重要的基本专利。
3D系统公司销售适用于航空、宇宙以及汽车等样机的高价且高性能的立体制造机,该公司经常对其他公司发起专利诉讼。
至少,从别的公司角度来看,即便是没有侵权,往往也考虑到被起诉时的负担,会认为这是一个很不容易参与的市场。
但是,美国专利的有效期限为20年。有关3D打印技术的大多基本专利过期之后,制造3D打印机时就可以无须考虑专利侵权,这才造成了如今的3D打印热潮。
而Google眼镜,其实就是头戴式显示器和摄像头,是包括头戴式设备在内并可放在身上的计算机,也就是佩戴式计算机,由名为Xybernaut的美国高科技企业拥有多项基本专利。
也就是说,单独的头戴式显示器并没有问题,但是一旦与计算机相结合,就不得不考虑专利上的问题。
据称,Xybernaut对专利授权许可很积极,但是附加条件很多。曾有两家大型计算机公司分别自主开发了佩戴式计算机,Xybernaut得知后作为专利授权许可条件,要求他们与Xybernaut进行共同开发、共同销售。后来,Xybernaut在2005年7月自行破产,成为了一个专门从事专利授权许可的公司。
5年后受到关注的技术往往在15年前就诞生了
这两个案例不过是冰山一角。受专利约束,很多有益的技术无法产品化,或者说,很多商品因授权许可费负担,成为高价商品而无法普及。
尽管如此,专利刚过有效期就打开市场的案例也很多。这类案例有两种模式。
(1)当时谁都不关注的技术,某人率先发明拥有基本专利。由于某种理由,如无法与发明者联系上等原因,没有取得专利转让或者没有得到授权许可,或者授权许可费过高。但基本专利大多是技术原理,难以在不抵触其专利的基础上进行产品化。这样一来,如同上面那两个案例那样,其他公司不会参与这个市场。此外,即使取得授权许可,但许可费用过高。那产品价格也相应提高,故市场难以扩大。
(2)相反的情形:有多个企业进入这个市场,推进技术开发,并各自申请专利,并且,每个企业都想实现产品化。此时,要在不侵犯其他公司专利的前提下实现产品化,很难。当然,与其大家都无法产品化,不如缔结授权许可协议,也就是缔结可以互相使用其他公司专利的协议。这种做法或许很好,可企业有时也会很自负,觉得自己技术最棒,所以未必能够合理决策。
无论哪种情形,都需要经过20年来解决。由此,来看看预测技术趋势的方法。
通过大量分析来预测最新技术发展趋势,是一种方法,但预测准确往往很难。基于过去的专利,发现市场没能推广的技术,这样来进行预测准确度更高。
具体而言,如果预测5年后的技术趋势,20年减去5年,也就是整理一个在15年前受到重视,却没有打开市场的技术清单。然后,调查15年前这项技术相关的专利。
在美国,由于有多个专利信息的免费网上服务,可以进行深入调查。通过调查申请基本专利的个人或者企业现状、授权许可状况,就能够发现形成上面两种情形的技术。
另外,美国在1995年以后申请专利的有效期与大多数国家一样,是从专利申请后算起的20年。但是,此前是专利被认可之后算起的17年。本文主要讨论有效期从申请算起20年的专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