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轨道交通新闻

科技日报:中国光谷,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

星之球科技 来源:科技日报2013-08-02 我要评论(0 )   

《科技日报》 2013 年 8 月 2 日 第 10 版 25 年的发展历程中,光谷始终坚持创新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初步形成了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生物医药、新能源环保、高端...

 《科技日报》201382日 第10 

 

 

25年的发展历程中,光谷始终坚持创新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初步形成了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生物医药、新能源环保、高端装备制造、高技术服务业竞相发展的“131”产业格局。2012年,光电子信息、生物、高科技服务等主导产业增长30%以上。高技术服务业达1002亿元,成为高新区第二个千亿元产业。光谷生物城跻身全国生物产业基地前三甲。

720,东湖高新区正式发布《2012东湖高新区创新发展报告》。报告从创新成果产出、创新平台搭建、企业创业成长、创新经济发展、创新环境营造等方面充分展示了东湖高新区2012年取得的丰硕成果。

2012年是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第三年,也是示范区各项建设工作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这一年,国务院批复同意《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武汉市出台《促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若干意见》(外界称“黄金十条”),示范区经济规模继续保持30%的快速增长,企业总收入突破5000亿元,在光通信、激光、数控机床等领域诞生了一批国内外领先的创新成果,移动互联网、3D打印、生物质能等新兴产业加速培育,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型孵化器和加速器、天使投资等蓬勃发展,人才特区、资本特区建设不断深入,企业“创业-成长-壮大”的内生机制持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经济产出能力、示范带动能力大幅提升,铸就了示范区创新发展不竭动力。

中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

武汉东湖高新区集聚了42所高等院校、56个国家、省部级科研院所、60名两院院士、20多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80多万在校大学生,是中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

中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1984年,筹建东湖技术密集经济小区;1988年:东湖高新区创建成立;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2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2001年:被原国家计委、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

200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全国105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中特批的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一(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

20114月,中组部和国务院国资委确定武汉未来城为四家全国“中央企业集中建设人才基地”之一(北京、天津、杭州、武汉)。

塑造特色产业集群

25年发展历程中,光谷始终坚持创新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已累计注册企业2.37万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61家,上市公司3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1家。今年一季度新注册企业800多家,平均每天注册企业9家。初步形成了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生物医药、新能源环保、高端装备制造、高技术服务业竞相发展的“131”产业格局。已建成或正在建设光谷生物城、光谷未来科技城、光谷东湖综合保税区、光谷中华科技产业园、光谷左岭产业园、光谷中心城、光谷现代服务业园、光谷佛祖岭产业园。

东湖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12年,光电子信息、生物、高科技服务等主导产业增长30%以上。高技术服务业达1002亿元,成为高新区第二个千亿元产业。光谷生物城跻身全国生物产业基地前三甲。

■光电子信息产业

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光电子产业竞争的主力军。诞生了中国第一根光纤,中国第一个光传输系统;已建成我国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发生产基地、我国最大的光电器件研发生产基地,我国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其中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全球第一(年产光纤7000万公里;激光企业200多家,市场占有率连续11年超过50%);拥有我国光电子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在光通信、激光、集成电路、光显示、半导体照明、地球空间信息等领域,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代表性企业:

烽火科技集团:武汉邮科院是中国光通信的发源地,其下属公司烽火科技是目前全球唯一集光电器件、光纤光缆、光通信系统和网络于一体的通信高技术企业,主导制定了4项国际通信标准。2012年完成销售额168亿元;

长飞:光纤拉丝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光纤销售规模全球第一,2012年年产值70亿元;

光迅科技:光电器件市场占有率排名全球第七名;

华工科技:中国最大的激光设备制造商,汽车顶盖激光焊接工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武汉锐科:自主研发和生产的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打破了国外少数公司的产品价格垄断和技术封锁。

■生物产业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即光谷生物城)2007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复,是高新区以“千亿产业”思路建设的第二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在全国26个生物产业园区中,2012年光谷生物城被权威评级机构BioInsight评为全国“最佳生物产业园区”第三名。

重点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医疗器械、生物制造、健康服务和生物能源六大领域,建设生物创新园、生物医药园、生物农业园、生物制造园、医疗器械园、医学健康园等6个专业园区。

2008年底,光谷生物城开工建设。近五年来,引进和培育各类企业#p#分页标题#e#469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9家,(包括辉瑞、赛默飞世尔、拜耳作物、费森尤斯等)、3家央企(国药集团、中国农业发展集团、中国种子集团)、1家跨国企业(柏林化学)落户,上市企业11家。

引进海内外高端生物人才团队244个和院士项目10个,18人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占湖北省生物领域“千人计划”一半。

2012年,生物产业实现收入401.12亿元,同比增长32.78%;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58.62亿元,同比增长35.45%

涌现一批世界领先的成果

在光通信三超领域(“超大规模、超长距离、超高速率”光传输)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我国首台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中国成为继美国后世界第二个掌握此技术的国家;

高端数控系统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封锁;

国际领先的植物提取人血清白蛋白技术,全国首例水稻表达人血白蛋白产业化;

全球首次商用可控制可定位胶囊内镜机器人系统;

全球首条万吨级生物质燃油生产线正式投产。非粮生物质液体燃料技术国际领先;

国内工作幅面最大的3D打印装备;

光谷企业累计主导创制国际标准10项、国家标准145项;

2012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0365件,占武汉市专利申请量的43%

在科技部公布的全国高新区评价中,东湖高新区综合实力居全国第4位(北京、上海、深圳),技术创新能力排名第2位(北京)。

体制机制创新热潮涌动

■人才特区

近四年来,高新区累计投入专项资金7.64亿元,围绕特色产业,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4500多名、人才团队1500多个,173名国家“千人计划”顶尖人才、5000多名博士在企业创新创业。四年企业工作的博士增加量超过前二十年总和的1.5倍。

 ■资本特区

——集聚21家银行分支机构,12家科技支行,成为全国高新区科技支行最集中的区域。

——集聚股权投资机构200多家,汇聚200多亿股权投资资本,是中部风险投资最活跃的区域。

——集聚上市公司3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1家,资本市场累积融资超过500亿元,是全国高新区上市公司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集聚武汉光谷联交所等8家交易所,累计交易额超过5000亿元。光谷联交所是全国四大产权交易机构之一。

■政策特区

1.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的“黄金十条”:共有10条政策,其中核心的有2条:一是科技成果处置权改革;二是允许和鼓励科研人员留岗创业、转化成果。

2.国务院批复的三项财税政策试点: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股权奖励个人所得税分期缴纳。

■创新创业平台

1.组建6家企业化运作的新型产业研究院:建设了武汉光电、生物、新能源、智能装备、导航与位置服务、地质资源环境等6个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并按产业需求实行市场导向、企业化运作、可进可出的运行机制。

2.组建35家协同创新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包括光纤接入、地理信息系统、激光加工、光纤材料、重型机床、红光高清等6家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3.建设2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国家级8家,总面积22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000家。

光谷努力的方向

——在光电子、生物、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等领域形成若干个拥有技术主导权的特色产业集群;

——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体系和环境;

——到2020年,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实现企业总收入30000亿元;

——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享誉世界的“光谷”。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