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要崛起,离不开产业的支撑与支持。西安作为西北地区正在崛起的城市,既要当好西北地区发展的火车头,辐射周边地区;也要在陕西省建设内陆信息高地建设中,充当龙头。
要当好陕西信息高地建设的龙头,西安必须成为信息强市、大市,必须有一批叫得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幸,有西安高新区做依托,集中财力发展半导体激光器件及应用,正在成为新兴产业集聚区。
随着近年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断整合、集聚,西安高新区已经成为新兴产业集聚的高科技园区,西安成为全国瞩目的新兴产业城市。
西安为什么能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建立在重大前沿科技突破基础上,将新科技和新产业深度结合,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体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潮流,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我国战略性产业目前主要包括七大方面: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从这“七大产业”的内容来看,这些产业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承担着重要作用。
西安高新区成立于1991年,是经国务院首批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规划面积307平方公里,现拥有各类企业18000多家,是陕西省最大的经济增长极,被国家确定为要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六个高新区之一。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西安高新区自身具备极大的优势,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西安高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聚集高端资源的产业平台。
目前,西安高新区形成了以航天恒星、合众思壮等企业为代表的卫星导航产业;以应用材料、延长集团、有色集团、电子集团等为代表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和LED产业;以光机所、炬光科技、华科光电、丰唐光电等为代表的激光应用与新一代显示产业等。
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上下游产业的企业纷纷进入西安高新区,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为西安高新区聚集高端资源提供了产业平台。
其次,西安高新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极强。
建区以来,西安高新区累计转化科技成果近8000项,其中90%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第三,西安高新区科研基础雄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技术和智力资源密集型产业,人才是企业和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西安拥有高等院校48所,其中“211”工程大学6所,拥有科研院所94家,科研机构460余家,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行业测试中心186家,科技人才100多万人,人才优势明显。
第四,西安高新区局部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近年来,西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领域有了积极进展,核心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如炬光科技的大功率激光器研制成功,使高新区有望占领该产业链的全球最高端、最前沿。
第五,西安高新区专业化园区发达。
目前,西安高新区建有国家通信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十多个国家级产业化基地,建设了国际软件园等一批专业园区,获得了科技部创新型产业集群和科技服务体系的双试点,这些为承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物理空间。西安高新区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条件
凭借着上述优势,西安高新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目标是使西安高新区成为国内高端人才聚集、科技成果转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地。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西安高新区在政策、资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做出了大量工作,正在全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在政府领导机构方面,西安高新区成立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专门组织机构——战略性新兴产业管理办公室。按产业领域细化分工,主要领导按领域负责,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机制保障。
在资金投入方面,西安高新区设立了1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重点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的资金支持。整合省市区三方的扶持资金,采用股权投资、贷款担保为主,无偿资助和有偿使用为辅的方式,集中用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企业和项目。
同时,加强科技金融服务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如加强政府设立的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加大政府贷款担保支持力度,鼓励银行对园区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和项目提供贷款支持等。
在科技资源统筹方面,西安高新区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西安高新区围绕重点行业发展所需的基础技术、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统筹省市科技资源,加快建立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创新技术支撑。同时,以产业联盟为依托,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攻关体制,组织产业联盟申请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协同攻关作用,力争在某几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和领域率先突破,抢占产业制高点。通过一系列措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配套环境,促进西安高新区科技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最后,西安高新区正在加强专业园区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承载。
西安高新区会根据各专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大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企业,并在土地供给和设施配套上给予优先支持。筹划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和环保产业园,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空间。
依据国家确定的七大产业领域和23个重点产业方向,结合西安的区位特点和高新区的产业基础,西安高新区确定了16个发展领域。预计到2015年,西安高新区将形成下一代通讯网络、生物制药、物联网与云计算产业、卫星导航、太阳能光伏产业、半导体照明、激光应用、新一代显示产业、新材料产业等一批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特色新兴产业集群。
届时,西安高新区的发展将更上一个台阶,西安也将成为陕西信息市场建设的真正龙头,并将助力西安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关背景:
陕西省激光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0年—2015年)全文:
高功率激光器,尤其是以半导体激光器为核心的高功率激光器由于其功率高、可靠性强、小型化等特点已成为下一代激光技术的发展趋势。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的高功率激光器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全球商用高功率激光器市场中国外供应商已占全球的90%。作为激光武器的核心部件功率大于80W的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国外长期对我国实行垄断和禁运。以我省炬光科技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在高功率激光器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已成功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打破了国外对该项技术的垄断,其开发的120kW半导体激光器使得中国成为继美国和法国之后第三个能够制备百千瓦级半导体激光器的国家。抓住国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军事工业和大飞机工业的重大战略机遇,将激光产业做强做大,对加快推动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发展现状
(一)激光器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在半导体激光器领域,我省炬光科技是国内首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能够独立设计和批量化生产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厂家,已面向市场推出9大系列100多款产品,申请国家专利18项、国防专利2项、国际PCT专利2项,另有8项专利正在申请之中。该公司“单巴条微通道液体制冷808纳米250瓦准连续波半导体激光器”、“微通道液体制冷808纳米垂直叠阵半导体激光器”、“单巴条传导制冷30%填充因子808纳米60瓦连续波半导体激光器”等3项技术成果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全固态激光器领域,西北大学的研究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地位,在光纤激光领域,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等单位的研究水平与国际基本同步。
(二)产业配套体系较为完整
我省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激光产业配套体系。如在产业链上游有从事硅材料生产的天宏硅业,从事封装材料开发和芯片封装的炬光科技等单位;在产业链中游有从事高功率全固态激光器及其应用技术和产品研发、制造的陕西省全固态激光及其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陕西西大科里奥公司等;在产业链下游有从事加工设备开发的宝鸡机床集团、西北机器公司等,从事显示产品开发的彩虹集团、陕西振远基业公司等,从事医疗设备开发的西北医疗器械集团和西安蓝港医疗设备公司等,从事军工产品开发的兵器工业集团203、205所等。
(三)应用市场前景广阔
我省在激光产品应用市场上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目前,激光器产品已经在包括汽车制造、航天、航空、石油石化、电力、民用激光打标服务等众多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但其中绝大部分激光产品都依赖省外或国外进口。一旦我省自主开发的激光器产品投入市场,必将获得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炬光科技已经参与了国家“神光III” 惯性约束可控核聚变试验装置重大项目,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17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03所等单位签订了军用产品开发协议。中国科学院理化研究所运用炬光科技生产的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已研制出万瓦级固体激光器,沈阳大陆集团应用炬光科技3000W半导体激光器生产出了国内第一台高功率激光熔覆装备。
我省激光产业虽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还存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产能严重不足、激光光源产业与装备产业脱节、产业聚集度低等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面对业已突破的核心技术,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庞大的国内外市场等战略机遇,通过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推动激光产业加快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二、总体思路
(一)总体思路
“十二五”乃至以后更长时期,我省激光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立足自主创新,加强战略联盟,着力开发应用,保持国际水平。
立足自主创新。以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为突破口,加强自主研发,进行原始创新,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扩大军民技术融合,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为促进激光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加强战略联盟。支持国际、国内、省内掌握高端技术的研发机构、高技术企业加强合作,在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等方面形成战略联盟,共同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动产业集聚,实现优势互补、集成创新、成果共享、利益双赢。
着力开发应用。按照市场需求,实施九大产业工程,形成一批附加值高、技术先进的新产品;扩大激光技术和产品在机械、电子、医疗、石油、化工、军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构建高功率激光器产业链,进一步壮大激光产业规模。
保持国际水平。拥有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始终保持重点领域激光高端技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掌握激光产业高端发展的主动权,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二)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到2015年,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年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只,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3左右,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5%;激光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800亿元,激光技术应用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20%。到2020年,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年产能达到500万只,激光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500亿元。
创新能力加快提升。到2015年,建成国家激光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20个激光技术应用国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激光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申请国内专利150项,国际专利90项;制定半导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及相关装备的国家及行业标准15项。
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初步形成基础材料生产、芯片设计加工、核心部件、激光系统集成、激光装备及应用产品等完整的产业链,高功率激光器制造以及在医疗、显示、军事等领域的应用初具规模,在西安建成国内一流的激光研发、生产和人才培养基地。
三、重点任务
组织实施基础材料生产、芯片制备、半导体激光器耦合模块、高功率激光器、先进激光加工、激光医疗、激光投影显示、激光照明和红外探测、激光军事装备等九大产业工程和创新能力建设工程,重点推进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逐步扩大激光器应用范围,推动我省激光产业快速发展。(一)基础材料产业工程
围绕半导体激光器产业,大力发展激光器基础材料的制
备和产业化,主要开展高效率、低污染的热沉材料制备、新型焊料、GaAs晶体材料制备和激光腔面光学镀膜等关键技术研发。重点实施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热沉、AlN陶瓷、薄膜制备、焊料开发、GaAs晶体、光学镀膜等产业化项目,为我省激光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材料保障。
专栏1 基础材料产业工程
1、AlN陶瓷材料:依托西安创联精细陶瓷有限责任公司,加快各类氧化铝陶瓷基板项目建设;依托西电集团、陕西宝光真空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西京科技等企业进行石英和氮化铝陶瓷等项目建设。
2、热沉材料:依托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国有色金属研究院,联合北京燕兴赛博光子科技有限公司、法士特等企业进行热沉材料等项目建设。
3、薄膜材料:依托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企业开展扩散阻碍层薄膜材料制备项目建设。
4、焊料材料:依托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联合美国铟泰科技(Indium Corporation)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新型焊料项目建设。
5、腔面光学镀膜:依托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和西光集团,联合兵器205所等企业单位开展腔面光学镀膜项目建设。
6、GaAs晶体材料:依托西安华晶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重点实施半导体GaAs晶体、Si材料项目建设。
战略规划集成:统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单位科技资源,重点突破热沉材料制备、激光器GaAs晶体材料制备、激光腔面光学镀膜等核心关键技术,加快热沉材料等成果产业化。
(二)芯片设计制备产业工程
围绕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产业,大力发展芯片制备和产业化,主要开展高质量的芯片制备、量子阱层结构设计和工艺等技术研发。重点实施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芯片设计和开发、金属电极制备、外延生长设备等产业化项目,为我省激光芯片下游产业链建设提供保障。
专栏2 芯片设计制备产业工程
1、芯片设计制备: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联合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美国CORNING公司、西安中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重点实施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芯片设计、外延生长、光刻等项目,形成年产100万片的生产规模。
2、外延设备:依托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联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沈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西北机器等企业,重点建设芯片外延工艺设备项目。
战略规划集成:统筹中科院理化所、西安光机所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科技资源,重点突破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芯片设计、芯片外延层生长工艺、光刻工艺、刻蚀工艺、金属电极制备等关键技术,加快芯片等成果产业化。(三)半导体激光器耦合模块产业工程
基于大功率、高功率激光器研制和产业化,开发光学整形设计、光纤耦合设计以及新型光学元器件的结合技术。重点实施半导体激光器整形模块产业化,非球面透镜、柱面镜、微透镜及阵列微透镜等关键光学元器件等生产能力扩建项目,进一步促进我省乃至国内激光与光电产业快速发展。
专栏3 半导体激光器耦合模块产业工程
1、光学元器件:依托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西光集团,205所等单位,重点实施光学元部件的设计、加工和产业化;依托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等单位,重点推进光学元器件产业化,加快我省光学元部件产业发展。
2、半导体激光器模块:依托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科院理化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重点实施半导体激光器耦合模块产业项目。
战略规划集成:统筹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理化所等科技资源,重点突破各种非球面、微透镜及微透镜阵列等的设计和制作工艺、各类光学元器件材料的生长、成型等关键技术,加快各类透镜等成果产业化。
(四)高功率激光器产业工程
充分发挥我省半导体激光器制备技术优势,重点开发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封装结构设计、热管理、无铟化工艺以及高温半导体激光器制备关键技术;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泵浦固体激光器和光纤激光器的关键技术、光纤激光器以及固体激光器关键技术。重点实施半导体激光器、全固态激光器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扩建、极端环境下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等产业化项目,促进我省乃至国内高功率激光器规模化发展。
专栏4 高功率激光器产业工程
1、半导体激光器:依托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实施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研发和生产能力扩建、极端环境下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等产业化项目。
2、光纤激光器:依托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实施激光加工用高功率光纤激光器项目,以及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实施高亮度光纤激光器项目。
3、 固体激光器:依托陕西西大科里奥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实施固体激光器产业化项目和施高效率高功率固体激光器项目。
战略规划集成:统筹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炬光科技、陕西省全固态激光及其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资源,重点突破芯片封装热管理、光谱展宽和长寿命等关键技术,光纤输出功率更大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模块技术,耐高湿、低温等极端环境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模块及核心器件技术,高功率全固态连续单频激光器等关键技术,加快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和固体激光器等成果产业化。
(五)先进激光加工装备产业工程
重点开发用于先进激光加工领域的光纤耦合模块、2000W-4000W 半导体激光器系统、10kW级中红外全固态激光器系统、微熔覆用绿光、紫外光单模全固态激光器系统等关键技术。重点实施光纤耦合模块和带有光学整形、控制系统、电源、反馈电路和保护电路的OEM扭钥匙系统项目,薄金属板激光焊接系统、激光塑料焊接系统、激光熔覆系统激光硬化系统、激光硬钎焊接系统、太阳能激光刻膜系统以及激光硅片打孔系统等先进激光加工设备产业化项目,促进我省激光加工装备产业快速发展。专栏5 先进激光加工制备产业工程
1、激光耦合模块:依托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等单位,实施400μm 芯径输出500W的810nm光纤耦合模块、400μm 芯径输出100W-500W的810nm/940nm光纤耦合模块、2000W-4000W 半导体激光器系统等项目。
2、激光加工装备:依托西北机器公司、应用材料西安分公司,联合西北大学、大族激光等单位,以及各应用行业骨干企业,实施光纤耦合模块和带有光学整形、控制系统、电源、反馈电路和保护电路的OEM扭钥匙系统,工业精密加工用高功率10kW级中红外全固态激光器系统,高功率工业微熔覆用绿光、紫外光单模全固态激光器系统等项目。
战略规划集成:统筹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西北大学、大族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等科技资源,重点突破高功率激光耦合模块智能控制与加工装备连接关键技术,加快高功率激光器应用关键技术等成果产业化。
(六)激光医疗产业工程
重点开发用于激光医疗的光纤耦合模块等关键技术,重点实施激光诱导荧光光谱仪、荧光定量基因检测仪、基于激光和图像技术的疾病诊断、生物检测等系列激光诊断、检测设备,以及激光脱毛、吸脂、祛斑等激光美容设备和激光前列腺治疗等激光治疗设备等一批产业化项目,促进我省激光医疗产业快速发展。
专栏6 激光医疗产业工程
激光医疗:依托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西北医疗器械公司、蓝港医疗科技公司等企业,联合飞秒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西北大学陕西省全固态激光及其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重点发展激光诱导荧光光谱仪、荧光定量基因检测仪、基于激光和图像技术的疾病诊断、生物检测、激光美容、激光治疗等系列激光诊断、检测、治疗设备,重点实施激光脱毛、吸脂、祛斑、牙科治疗、激光前列腺治疗和激光诱导实时荧光PCR基因检测传染病诊断仪、激光诱导荧光光谱仪、基因测序仪等激光诊断医疗设备产业化项目。#p#分页标题#e#
战略规划集成:统筹西北大学、西安天隆科技公司、西北医疗器械集团等科技资源,重点突破激光诱导治疗、激光诊断图像处理、激光微型手术治疗等关键技术,加快高功率激光器在医疗领域应用关键技术等成果产业化。
(七)激光投影显示产业工程
重点开发用于大色域激光投影显示的RGB三基色LED光源和激光光源、光学引擎和显示系统关键技术。重点发展影剧院和大型公共场所用大色域投影显示系统、大型激光表演系统、激光彩色电视用高功率全固态激光器系统、家庭用激光显示系统、公共信息显示系统、便携式激光投影系统等系列化激光投影显示产品,实现大色域投影显示系列产品产业化,促进我省激光投影显示产业快速发展
专栏7 激光投影显示产业工程
激光投影显示:依托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江苏丽恒电子有限公司、陕西西大科里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重点发展影剧院和大型公共场所用大色域投影显示系统、大型激光表演系统、家庭用激光显示系统、公共信息显示系统、便携式激光投影系统等系列化激光投影显示产品。
战略规划集成:统筹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江苏丽恒电子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等科技资源,重点突破用于激光投影显示的高亮度RGB三色LD激光光源制备技术。加快高亮度RGB三色LED光源、光学引擎和显示系统等成果产业化。(八)激光照明和红外探测系统产业工程
重点开发1.5W、2.5W、5W、10W及10W以上半导体激光器照明系统技术,实现300m-8km范围激光照明。重点实施激光夜视照明系统产业化等项目,为公共场所、小区、铁路、油田、矿井等应用场合,提供长距离、节能、智能、高效的激光照明产品;重点发展红外探测技术和系统制备,为航空、航天、空间、野外勘测、边防、电力、军事等领域提供探测和告警信息,促进我省照明和红外探测系统产业快速发展。
专栏8 激光照明和红外探测系统产业工程
1、激光照明:依托陕西电子信息集团,联合山东神戎科技有限公司,重点发展1.5W、2.5W、5W、10W及10W以上半导体激光器照明系统,实现300m-8km范围激光照明,为公共场所、小区、铁路、油田、矿井等应用场合,提供长距离、节能、智能、高效的激光照明产品。
2、红外探测:依托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联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03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17所、中国航空工业第613研究所、中电212研究所重点发展红外光电对抗、探测技术和系统制备,重点实施空间红外探测系统等项目建设。
战略规划集成:统筹陕西电子信息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03所、中电212研究所和中国航空工业第613研究所等科技资源,重点突破半导体激光器照明系统的模块化和小型化关键技术。加快300m-8km范围激光照明、红外探测系统接收模块的设计和系统制备等成果产业化。
(九)激光军事装备产业工程
重点突破储存时间短、寿命短、可靠性低的关键技术。重点发展激光制导跟踪、激光反卫星武器、激光雷达、激光引信、激光测距、激光核聚变、光电对抗、激光通信电源、激光模拟武器、激光瞄准告警、激光通信和激光陀螺等,重点实施单兵作战系统等国防军事装备核心高功率激光器产业化项目,促进我省激光军事装备产业快速发展。
专栏9 激光军事装备产业工程
激光军事装备:依托中科院理化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17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03所、中国航空工业第613研究所等国防军事工业单位,重点发展激光制导跟踪、激光反卫星武器、激光雷达、激光引信、激光测距、激光核聚变、光电对抗、激光通信电源、激光模拟武器、激光瞄准告警、激光通信和激光陀螺等,重点实施单兵作战系统等国防军事装备核心高功率激光器产业化项目。
战略规划集成:统筹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03所、205所,联合中科院理化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17所、中国航空工业第613研究所等科技资源,重点突破储存时间短、寿命短、可靠性低的关键技术。加快单兵作战系统小型化和精度准的关键技术等成果产业化。
(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工程
积极推进国家激光器创新平台和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强化核心技术研究,发挥区域产学研优势,实施创新工程,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技术转移转化、区域创新环境、市场推动应用、人才引进培养等完整的创新体系,突破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对激光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提升激光产业整体创新水平。专栏10 创新工程
1、研究院建设工程:依托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西北大学陕西省全固态激光及其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等省内高校,建设陕西省激光产业技术研究院。面向市场,整合资源,以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为突破口,加强材料、封装、热管理和光束整形等核心技术研究,开展激光器及应用领域的关键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装备的研究开发,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转让,培养产业高端人才,为我省乃至全国激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进一步提升我省激光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2、企业创新平台工程:依托陕西电子信息集团等龙头骨干企业,在激光医疗、激光加工装备、军用激光、激光投影显示等应用领域,重点建设高功率激光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大色域投影显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激光医疗器械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激光加工装备制造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以及省市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一批自主创新平台,提升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辐射、带动上下游企业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瓶颈,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激光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
为了推动我省激光产业发展,由省发改委牵头,会同省科技厅、财政厅、工信厅、环保厅、教育厅等相关部门,统筹协调激光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市场培育等重大问题。聘请国内外激光技术、器件、设备及相关应用领域的知名专家,成立激光产业技术专家委员会,为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
一是积极帮助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争取国家科技创新基金、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等,促进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二是加大省财政资金对激光产业的扶持力度。省“13115”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要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要重点支持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和成果产业化,各级各部门都要加大对高功率激光器及其应用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三是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引导社会资本支持产业发展,大力支持骨干企业上市融资,化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瓶颈,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用担保体系,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支持。#p#分页标题#e#
(三)加快培育激光器应用领域市场
炬光科技研制的高功率激光器打破了国外长期以来对我国的军事禁运和技术封锁,为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发展,要从扩大激光打标、激光切割、医疗器械、显示器件等应用领域的市场需求入手,制定和完善政府采购、鼓励企业应用替代进口、政府补贴等政策,逐步推动应用设备供应商、半导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供应商和半导体芯片等基础器件供应商的发展,进而形成完整的高功率激光器产业链,带动整体产业发展。由省政府出面帮助企业争取参与国家重大军事武器研制,获取产品生产资质,为企业办理绿色通道,有效屏蔽国外产品在国内销售,促进我省乃至我国激光军事工业快速发展。
(四)进一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一是要立足于原始创新,通过继承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继续保持技术开发的国际先进地位。二是通过财政补助、研发费用摊销税款等方式,支持企业持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孵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三是支持企业、科研单位参与国际学术技术交流、产品展销等活动,及时获取国际学术、产品和行业发展信息,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五)搭建产业发展公共平台
一是依托陕西电子信息集团、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和炬光科技等龙头企业,建设和完善“陕西省高功率激光器及应用产业联盟”等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间的合作,加快技术、人才、信息和市场的相互融合,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长潜力大的创新型企业,促进产业快速发展。二是在西安沣渭新区,建设激光产业基地,完善配套设施,着力构建高功率激光器上下游产业链,吸引国内外知名激光产业企业入园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广泛吸纳用好各类高层次人才。积极实施“双千人才”创新创业引导行动,促进高校院所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为激光器及其应用企业服务。二是培养创新型企业家人才队伍。实施“陕西企业家能力提升计划”,运用我省丰富的教育资源,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知识和能力培训,提升其现代科学管理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工作。支持在省内高校设立激光应用、光学设计等相关专业,培养产业技术人才。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在高功率激光器及其应用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动高层次人才服务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四是解决创新型人才的后顾之忧。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各项政策,在引进人才落户、住房、子女就学等生活条件、工作条件以及待遇上给予切实优待,吸引国际、国内高层次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来我省创业。
(七)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一是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依法保障知识产权所有者的权益,支持研发成果在省内加速转化。二是支持激光产业领域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在科研开发、专利授权、成果转化、企业重组、制度创新等方面给以重点扶持,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基础条件。三是围绕构建产业链,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吸引外部生产要素进入,形成龙头企业主导、中小企业配套、上下游产业合理布局、有序发展的良好局面。四是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采取由政府前期投入建设标准厂房,以融资租赁等方式支持成长期中小企业发展,积极落实国家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科技型企业做强做大。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