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电子加工新闻

“宽带中国”运营商两年内投入或达6000亿

星之球激光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2013-08-21 我要评论(0 )   

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昨日(8月19日),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宽带人口普及率及宽带接入水平距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从国家层面明...

   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昨日(8月19日),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宽带人口普及率及宽带接入水平距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宽带与水、电、路等同等地位的公共基础设施属性,这是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突破。

  有学者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我国的情况看,当前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宽带在经济、社会、科技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施方案将过去的产业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意义非常重大。

  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正式公布,未来我国网络发展的前景逐渐开阔。100M宽带入户的梦,变得越来越清晰。

 

  距离国际水准尚有差距

  就在刚刚过去的上个周末,中国宽带行业权威组织宽带发展联盟在京发布了第一期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公布了我国固定宽带用户访问互联网时的各项用户体验速率情况。

  根据这份报告,今年上半年,我国固定宽带互联网网络平均下载速率达到2.93Mbit/s,其中北京以3.41Mbit/s的平均速率排名第二。从各省份情况来看,上海的平均下载速率最高,达到4.28Mbit/s,也是唯一超过4Mbit/s的省份。

  我国网络速度较慢的现实得到发改委的承认。昨日,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称,用户上网速率慢、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宽带应用服务还不够丰富、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网络信息安全形势严峻等问题仍较为突出。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在宽带普及率和上网速率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我国宽带人口普及率虽超过全球平均8%的水平,但远低于发达国家25.6%的普及率,40%的用户仍使用4Mbps以下宽带接入,远低于发达国家18Mbps的主流速率。

  不仅如此,在区域和城乡宽带发展方面,中、西部宽带人口普及率分别低于东部6.7和7.3个百分点,农村宽带人口普及率仅为6.3%,低于城市12.6个百分点。

  曾剑秋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谈到区域不平衡,这个是很正常的现象。中国这么大,东部和西部的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就是同一个发达地区内部经济水平也会有差异,所以我们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要有差异化,我觉得是很正常的,是可以理解的”。

 

  巨额资金依靠政策支持

  国家发改委在解读宽带中国战略时,已经为未来的网络生活描绘了一幅蓝图。

  到2015年,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50%,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5%,学校、图书馆、医院等公益机构基本实现宽带接入。尤其是在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方面,2015年基本达到20M和4M的水平,部分发达城市要达到100M。

  “宽带战略本身就是解决网速不够快、宽带不够宽的问题。”曾剑秋指出,目前我国宽带存在的速度慢的问题将会慢慢解决,“打个比方,现在咱们4兆网络相当于开4车道,到2020年,50兆的网络就是50个车道,那时候还会慢吗?自然迎刃而解了”。

  如此宏伟的蓝图,自然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业内专家也都认为,这将是宽带中国实施过程中不可绕开的一个问题。

  曾经有报道引用专家的话说,如果要完成 “到2015年实现宽带接入用户2.5亿户,接入速度城市家庭平均达到20M以上、农村平均达到4M以上”的既定目标,单个运营商建设全国性宽带网络的总成本将高达2000亿元~2800亿元,三大运营商总计建设成本将超过6000亿元。

  “对于西部地区,会有普通服务基金,同时民营资本通过开放也是可以加入到这其中。”曾剑秋认为,对于资金问题,在整个战略实施过程中会有多种形式来解决,无论是市场化方式还是政策引导的方式,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要解决这一问题实际并不困难。

  事实上,政策引导已经起步,在宽带中国战略中,已经明确了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

  国务院表示,要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形成支持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宽带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充分利用中央各类专项资金,引导地方相关资金投向宽带网络研发及产业化,对西部地区符合条件的国家级开发区宽带建设项目贷款予以贴息支持。

  “宽带战略并不是一个高成本的战略,而是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战略”。曾剑秋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