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本土精英”往往被视为科技创业的黄金组合。武汉奥森迪科智能电控公司的傅法煜和尹钢,就是其中一例。同是83年的他们因为共同的创业梦想而凝聚在一起,俨然上演一出现实版的《中国合伙人》。
跳出大公司 两人吹响创业集结号
傅法煜和尹钢都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铁哥们友谊从高中起就开始缔结。上完大学后,傅法煜远赴澳大利亚留学,拿下双学位,曾进过IBM搞研发;尹钢则前往深圳打拼,五年后跃入华为的中层管理梯队。
即便是相隔三万英尺,机电专业的两个高材生也时常在网络上畅聊。傅法煜谈国外的行业发展,尹钢说国内的市场需求,多次深入交流后,他们发现国内外的行业差距不小,与其等待国内其他企业发展崛起,何不自己把握机会,大展拳脚?
“我们一起创业吧”,傅法煜和尹钢几乎是隔着电脑同时打出这样一句话。
2011年底,傅法煜和尹钢各自顶着压力,放弃优厚的工作环境,自筹资金50万元组建武汉奥森迪科智能电控科技有限公司。
专利护航 每一步都烙上发明印记
新公司定位于光学、机械、电控三者的有机结合,这是国内的一个新兴领域,不仅专业难度高而且需要跨界掌握行业背景,国内鲜有人涉足。
而对傅法煜和尹钢来说,“人少意味着门槛,同时也意味着蓝海,真正有专业实力有挑战勇气的人才能跨入门槛到蓝海中做弄潮儿。”
他们把目光聚焦在了激光领域,自2011年起,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自主研发了整套高功率光纤光路传输控制系统,为该公司申请了5项专利,在国内工业级激光出光系统领域占据了重要位置。
傅法煜说:“在这个行业,硬性成本低,软性成本高,而软性成本的核心要义就是专利技术。”有过海外工作经验的傅法煜对专利有更主动的申请保护意识,“公司每一步的发展都会和知识产权紧密挂钩,我们所有的产品也都是根据专利来定制的。”与上市公司合作 是机会也是测试
武汉最早于13年前形成国内的激光产业群,全国年销售过亿的四家激光企业中,武汉独占三元。
傅法煜和尹钢对此的解读是,武汉有巨大的激光生产能力,可是对激光的运用尚处于摸索阶段。目前,国内大企业多是使用国外设备来实现配套,耗资不菲。
以激光聚焦系统为例,作为武汉第一家激光上市公司的金运激光在两年前曾尝试独立研发,但效果不理想,而买国外产品则需要六万元人民币,小小一个配套环节就狠狠地啃掉了企业一块肉。傅法煜说,“在不牺牲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已是国内大公司的共识,而这对于我们来说,这就是机会。”该公司产品的价格是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性能却能达到同等水平甚至更优。
2012年,公司与金运激光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傅法煜说:“现阶段主要合作为金属激光切割机聚焦系统,金运激光为奥森迪科提供了良好的新产品测试环境以及窗口平台,这为公司以后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现在公司也在集中火力研发一个项目,准备申请发明专利,再测试推广。
用最长的时间聆听 用最快的速度反应
为何这么短的时间就可以做出和上市公司合作的成绩?傅法煜解释说,除了过硬的专利技术,公司还有一大特点—“行动派”。
公司目前有以尹刚为首组建了“铁四角”研发团队,每个人都曾是大企业的精英,对于任何一个需求都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响应,比如一个小改进,别人用一周,而“铁四角”只用两天。
相比而言,傅法煜的任务却是“聆听”,他需要奔波在全国各地搜集大量终端客户需求,分析相关配套产品的核心原理,找到可供公司自主研发专利的需求点。在该公司成立初期的第一款产品上,傅法煜由于没有“听准”客户的清晰需求而走了弯路造成公司损失。吸取教训之后,傅法煜明确了聆听客户的重要性,“磨刀不误砍柴工,听得越准,后期效率越高。”他说,现在一款方案设计中,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和客户沟通聆听。
“黑马”上路,征程才刚刚开始,该公司去年九月份投入生产,四个月实现60万销售额,今年上半年又达到120万的销售额。傅法煜和尹钢都是追求挑战的人,他们的目标是,“积累研发经验,生产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公司一起成长,走向世界。”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