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金属钣金新闻

海尔3D打印和海信激光显示被确定为第五批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星之球科技 来源:青岛科技局2013-08-27 我要评论(0 )   

日前,青岛市确定海尔3D打印、海信激光显示等10家联盟为第五批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该市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总数达到42家。 新组建的10家联盟将整合全市乃至...

        日前,青岛市确定海尔3D打印、海信激光显示等10家联盟为第五批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该市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总数达到42家。

 

  新组建的10家联盟将整合全市乃至全国优势技术创新资源,在3D打印、激光显示、智能机器人、海工装备、现代农业等领域开展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等活动,加快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有效促进该市相关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青岛市围绕全市主导产业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需求,积极引导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技术创新合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此次新认定的10家联盟,9家由企业牵头组建;123家成员单位中,企业97家,占联盟成员总数的78%。

 

  同时,青岛市与中国科学院深入开展科技合作,引进了中科院光电院等一批国家级科研院所在青设立研发机构。这些研发机构集中布局在青岛市“一谷两区”,依托本部优势科技资源,根据青岛经济和科技发展需求,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研发服务和成果转化工作,逐渐成为支撑城市“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生力军。

 

  青岛市光电工程研究院是青岛市与中科院联合共建的研发机构。2009年签约落户以来,完成了研究学科布局、研发团队组建、加工测试中心建设和成果转化机制建立等工作,明确了发展国内领先的光电测量与测绘装备、光谱成像与分析仪器、新型激光器件与应用系统的行业定位。从2012年至今,青岛光电院已完成“多光谱图像数据处理”、“微光夜视”、“大气激光通信”等17项高技术项目的成果转化和市场交易,成交总额553.7万元。

 

  随着青岛第五批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和光电院等高端研发机构不断积聚,以及青岛海山海洋装备、青岛钢研纳克、青岛中星微等一大批央企合作项目落地生根,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发展势头迅猛。今年上半年,青岛高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26.03万元,同比增长85.3%。相关背景:

 

  海尔低调进军3D打印

  今年5月底,在北京举办的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上,国内外众多代表就3D打印技术发展趋势、产业化、与传统产业结合等议题展开讨论。其中,青岛市市长表示包括海尔集团在内的多个当地企业,已经在积极开展3D打印技术方面的科研和应用工作。

 

  作为誉满国际的家电企业,海尔集团近年来发展方向早已趋于多元化。而3D打印近年来也显现出产业化趋势,因此,家电行业想要突破家电模具制造的发展,要加强创新研发并开拓产业化商业化路径,进军3D打印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众所周知,3D打印技术已经几乎遍布了所有领域,并且已经在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看见很多利用3D打印技术生产的物件。由于3D打印可以极大的提高制造效率和精度,同时更加节能省成本,因此如今看来,3D打印已经在消费电子业、航空业、汽车制造业、生物医学以及个性化消费品等领域,成功进行了商业化应用。

 

  其实,3D打印的概念早在几十年前就提了出来,但对于国内3D打印的发展来说,对传统制造技术没有实现较强的替代作用,不像互联网技术可以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3D打印技术在近年来才开始活跃。

 

  据了解,国内一些知名院校已经在青岛设立了研究平台,在机械控制、产品设计、三维扫描和打印材料开发等领域开展了相关研发。而海尔集团作为当地领导企业,也在不断追求创新,已经开始3D打印技术和相关应用的研发。

 

  诚然,3D打印的出现,满足的将是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对于海尔来说,这一需求已经被实践:去年他们为一个客户定制了异形的吸排油烟机,因为里面很多配件都在形状上有特殊要求,因此只能用3D打印来满足。海尔已经将3D打印技术运用到生产中,除了尝试用于个性化产品的定制,还用于更多工艺复杂的配件生产。

 

  尽管目前,3D打印应用领域依旧面临许多瓶颈和挑战,但相信假以时日,3D打印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会发展得更具规模,技术会更加成熟。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