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芯片/显示

浅谈中国与欧美照明设计的差距在哪里

星之球激光 来源:大照明2013-09-27 我要评论(0 )   

灯光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一路走来,已经成为全球生活和商务应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远古的火把、篝火,还是封建社会各式各样的灯笼、各种各样的陶瓷、金属灯具...

 

灯光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一路走来,已经成为全球生活和商务应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远古的火把、篝火,还是封建社会各式各样的灯笼、各种各样的陶瓷、金属灯具,甚至到近代的白炽灯、节能灯,再到现在的LED照明,每一个时代的灯光,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类艺术和科技的结晶,更是人类文化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信息化时代,对于灯光的配置、用光的理解、灯具的技术、布光的演绎,已然称得上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与否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

    纵观我国照明设计20多年来的发展水平,相比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而言,发展进程显得较为缓慢。但因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等的成功举办,以及中国房地产业和城镇化的迅猛发展,中国照明设计行业的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照明设计师以国际发达国家的照明设计为参照点,揣摩学习,实践应用,逐步拉近差距,以全球化的眼光和与时俱进的思维让国人得以享受光的新时代生活,感受照明技术的无限魅力。

    笔者十多年来曾走过近40个国家,参与了众多国际建筑照明行业的设计、应用峰会及论坛活动,对国际照明设计行业的先进理念和应用经验有较多的感触和感悟,加之一直对中国LED行业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得知在照明设计行业里,国内外的差距还是较为明显,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国内外专业照明设计之人才差距

    一个行业的发展,需要有专门的人去做专门的研究,才能够做得更好。现阶段,中国照明行业专业设计师群体比较匮乏,80%以上的照明设计师是从与照明相关的电气工程或室内设计人员转行而来。国内专业的照明设计讲座、培训少之又少。

    照明设计师缺乏专业的照明知识,对照明产品和光环境设计的概念还流于表面。对照明设计的理解,大部分照明设计师全凭自学,通过自己不断摸索与实践来完成有关的照明设计。即便是从事照明设计的专业设计师,也有一半以上只着重于技术层面,而非设计应用层面。

    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照明设计逐渐从建筑、室内设计等行业分离出来,形成一个单独的行业,专业的从业人员由专门的机构培养,人才储备量充足,甚至吸纳了全球精英的设计师团队。专业照明设计师是为业主服务的,为装饰设计师服务的,他们考虑的是要有怎样的效果,要用什么档次的灯,要用什么特点的灯,要追求环境、人、美感与灯光的完美融合,这样才能保证照明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

    照明设计师之专业力差距

    在欧美等国家,照明设计师是一个独立而又被立法的职业。一般的照明机构均以品牌化来操作。个人则向专家化发展,通常是“一件事,一辈子!”

    一个照明设计师不仅必须要懂得灯光设计,而且要为他所设计或监理的空间灯光环境负责。如果一家公司的职员被灯光(或通过电脑屏幕反射)伤害到眼睛,他可以通过有关立法部门投诉业主,业主则可以对该照明设计师提起诉讼。

    中国照明设计师大部分是半路出家、“江湖野战”模式,受教育程度、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打造系统化的方案和模式薄弱,至今也没有一所照明设计专业学院开办,更没有专业机构,而仅仅是依附于建筑设计。因此他们的设计多属于靠摸索和长期的工作实践而来,将设计技能的熟练程度作为照明设计的理念与创意。

    在国内,整个照明设计行业缺乏完整的产业链条,多是单兵作战,能力也参差不齐。因而,国内照明设计行业向规范化、团队化、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国内外照明设计应用之细分市场差距

    从市场细分的角度来看,欧美发达国家的照明设计应用在细分市场的特征是:各领域区分明显,在各个细分领域内对定点定向照明、高强度照明、光色纯正、色温调节、调光控制、可靠性等方面均有明确的定位设计,技术水平更高、技术更全面、操作更规范。例如日本的岩崎照明,其专业从事照明细分领域的水下照明,已经在该领域耕耘超过50多年。

    而中国大陆市场对于照明设计的应用特征则是:价格第一、凭感觉、凭经验、凭关系、能用就行,以此来选择所需的照明灯具;而后再参考一些照明设计条例(照度、色温、显色性等),最后形成一套照明效果图。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灯光效果大都是千篇一律。

    大体来讲,从笔者对中外照明行业观察来看,中国大陆市场的照明设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照明设计,而是灯具采购或者配灯推手。在设计造型以及设计应用方面,一半以上的照明设计均不是以实际应用效果为基准来进行配光、布光的,创新力较为不足。

    2000年北美照明工程学会IESNA出版的《北美照明手册第9版》,主编MarkSRea在手册前言中有一句话:“过去二十年来,在照明实践中,有从照明工程到照明设计的动向,从照度计算到美学评价的动向,从数量到质量的动向。”

    中国照明设计的发展趋势也将遵循这一规律。我们看到,中国的照明设计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在这条路上,必然需要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媒体、照明企业以及中国广大的照明设计师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动才能不断前行,相信在国际合作日渐密切的新时代背景下,在信息高速共享的变革中,中国的照明设计行业定能够在不断探索、研究与实践中获得丰富的经验财富,并能够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独特东方魅力的光明大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