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芯片/显示

OLED不靠谱:显示器命运需依赖手机?

星之球激光 来源:光电论坛2013-09-30 我要评论(0 )   

移动互联非常重要 具有与移动设备互联功能的显示器,和透明显示器以及可弯曲显示器相比,可以说概念还没有那么炫,关注的人也少很多,但是这种产品的影响力可不弱,其代...

   移动互联非常重要

  具有与移动设备互联功能的显示器,和透明显示器以及可弯曲显示器相比,可以说概念还没有那么炫,关注的人也少很多,但是这种产品的影响力可不弱,其代表着未来显示器的发展方向,甚至比屏幕的材质变化更为的重要。

  屏幕的材质可以变,诸如OLED材质,其既可以弯曲,色彩表现效果也不错,加上超薄的效果,可以打造出新一代的显示器产品,如果OLED普及开来,现在的TN面板以及IPS面板都不是对手,说白了这两种面板都都还是液晶显示技术,其自身不能发光,而OLED则是自身可以发光的器件。OLED对显示器意义非常重大,但是笔者为什么觉得移动互联更为的重要,主要是因为面板技术怎么变换,其都是承载着显示器的功能,用来连接个人电脑,连接笔记本,其显示效果更好了,但是仍不能促使液晶有液晶显示器的朋友下决心更换自己的产品。

  拥有连接移动设备的能力的显示器拥有这个魅力。如今移动设备越来越多,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其性能也是越来越强大,加上各种笔记本,超极本的冲击,可以说传统个人电脑产品,逐渐沦落为商务办公的产品,很多年轻人家里都没有传统的主机了。

  有人可能说办公,大型游戏还是需要主机产品,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只是用来娱乐的。的确,目前的情况是这样,但是未来智能手机的性能快速增长,很快就能满足基本的娱乐和办公需求,到时如果出现一款显示器,可以非常轻松的连接智能移动设备,这样就可以利用智能设备的性能来处理基本的娱乐和工作需求了。

 

  无线技术问题很多

  目前来看,让显示器拥有连接移动设备的技术有两种,一种就是无线技术,还有就是利用有线技术实现这个功能。目前无线显示传输技术发展的很快,不仅在显示器领域,家庭影院领域,工程显示器领域,无线显示传输技术可以说是有很多的种类。

  最近谷歌就演示了这样的技术,一个名叫"Open Project"的项目,旨在将智能手机的屏幕内容投射到任意的单独显示器上。尽管有许多技术早已实现了这一目标,但Google的做法却有些与众不同——只要的你的手机有能够拍摄二维码的摄像头,并且不需要任何专门的硬件,就能够在一个或更大规模的显示设备上进行"投影"。

  谷歌的做法比较的特殊,但还是基于无线传输的技术,其只不过采用了扫二维码的方式,代替传统的那种下载软件自己设置的做法,这样的做法可以说更加的简洁明了,利于那些不怎么喜欢繁琐设置的用户,接受无线传输显示技术。

  此外诸如具有WIFI的投影机,也是开始研究无线显示技术,其需要在手机里安装一个APP,进行一个并不是很简单的设置,然后就可以显示器手机的画面了,但是目前的问题是画面有迟滞感,不是特别的顺畅。

 

        有线技术开发不够

  另一种显示器连接移动设备的技术就是利用有线技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MHL技术,其优势是利用HDMI接口的形态,和现有的产品融合度较高,其成本也是可控的,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不少显示器具备MHL接口,其价格也并没有因此高出太多,是非常有前途的技术。

  MHL接口目前已经发布了3.0版本,其可以支持4K分辨率画面的传输,其还增加了对键鼠外设、触摸屏的支持,加上这种接口可以给移动设备充电,因此还是具有自己的优势的,目前无线传输标准太多,类似谷歌的创意,想法非常的好,但是缺少一个有效的体系,这方面MHL技术就比较的成熟。

  和无线设备相比,类似MHL接口的方案更加容易实现,也不存在画面延迟等问题,目前对MHL接口的开发也不够,其只停留在将手机画面复制到显示器之上的阶段,缺少更好的应用效果,未来可能需要手机端和显示器端共同努力,开发出更好的效果。

 

  全文总结:

  和移动设备的互联是未来显示器发展的一个方向,不论是利用无线技术,还是文中出现的MHL有线技术,其未来的影响力可能要比OLED技术还要更加的广泛,毕竟如果显示器只是更加轻薄和省电,显示效果更好,很多入门用户或许不会马上更换产品,而具有成熟移动互联功能的显示器,则是一下子将打造一个轻便的、简约的、高效的想法变成了现实,未来显示器的发展道路,很可能是怎么样摆脱传统PC主机的束缚的一条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