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能源环境新闻

万通创始人之一王启富投身国贸 曾是哈工大激光专业出身

星之球科技 来源:京华时报2013-10-18 我要评论(0 )   

王启富,一个特殊的家居人,地产、地板、投资界元老级别的人物。不是因为万通六君子的鼎鼎大名,也不是因为他传奇的经历,而是这个人太勇敢了!面对机会,他敢挑战;面...

       王启富,一个特殊的家居人,地产、地板、投资界元老级别的人物。不是因为“万通六君子”的鼎鼎大名,也不是因为他传奇的经历,而是这个人太勇敢了!面对机会,他敢挑战;面对失误,他能转身。从大学迄今,他一直站在时代的潮头。作为理想一代的标志人物,他永远激情满溢,而这也许正是很多人最缺失的东西。

 

  经典语录

  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一要有理想,二要有素质。才堪重任,勇于担当,不计名利,更要身体好、扛折腾。

  有一句话说,大风来了,猪也能飞上天。过去大家都赚钱,也都在做同样的事情。如今,市场变了,飞上天的最少要是一个鸟,做得好了才能鹰击长空。

 

  怀揣理想考大学

  上世纪70年代,大连,王启富还是个懵懂少年。那时学工学农是学校的重点,而他的理想也单纯简单——与暗恋的姑娘共同下乡,做最积极的知识青年。突然一天,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了,原来还可以上大学,可以学真正的“文化”。王启富的理想随之发生了变化,在其他小伙伴儿还在苦等政策风向的时候,他早早捧起了书本,这个“又红又专”的少年开始憧憬“科学梦”。

  铁饭碗当年是那样的充满诱惑,妈妈想让他考中专,去学开火车或者到人民大会堂当服务员。“不,我一定要上大学,我要当科学家!”在王启富的坚持下,父母同意他读高中。而他也争气地考上了重点学校,并且一路过关斩将,于1980年迈进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门。

  哈尔滨工业大学(英语: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哈工大,是首批中央直属管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任免书记校长的副部级高校)、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工信部、教育部、黑龙江省共建的国家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111计划”和首批“2011计划”建设的若干所大学之一。以及中国顶尖学府“九校联盟”的重要成员。

  在这所全国重点工科学府里,王启富挑选了当时最热门的激光专业。《珊瑚岛上的死光》这部当年大热的科幻影片,让王启富觉得,激光是最尖端的科技,激光武器威力无穷,他要在这个领域和国外邪恶势力赛跑,为保卫国家而战。

 

 

哈工大激光技术重点实验室

  2011年5月20日上午,国家国防科工局会同总装备部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组织召开了可调谐(气体)激光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会。该建设项目的顺利竣工标志着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可调谐激光技术、非线性光学技术、激光空间通信等方面建成了国内一流的研究平台,对提高我国光电子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该实验室由原国防科工委于1994年4月批准立项建设,1996年12月通过验收,1997年4月批准对外开放运行。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由国内光电子技术和相关技术领域11位专家组成,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主任由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副主任陈环瑾教授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马祖光教授担任常务副主任,实验室主任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王骐教授。实验室有固定和兼职人员42人,在岗教授、研究员1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副教授13人。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为可调谐激光及相关技术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研究,提供其工程应用技术和关键技术,包括激光空间信息技术研究、x光/XUV波段、短波长激光研究、非线性光学技术与应用、红外激光器技术、新型激光介质光谱。实验室现有5个研究室、3个工作室。

 

  大学期间,王启富这个热血沸腾的青年,还曾萌生过投笔从戎的念头,只是不清楚门路,“写了好几封信给解放军报想报名参军,一直没有回音儿”,只好算了。

  “那个年代的年轻人,真的是一心报国。祖国一声呼唤,我肯定会冲向前线。”王启富称,他们是理想纯粹的一代,敢作敢为的一代。

 

  自学法律欲从政

  1984年,21岁的王启富被分配到航天部下属某单位,从事导弹研究工作,他成了一名工程师。这里与他想象中的科学家的生活,似乎有很大差距。其间,国内政治、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国外的一些思潮也逐步传入。王启富觉得投身政界也许能施展更大的抱负,而法律就是敲门砖,“大学时,我就特别喜欢读法律类书籍,很多国外的总统都是律师出身。不懂法律,怎么能当好总统?”

  对于这个激情小伙儿而言,目标制定和行动似乎是同步的。不能非专业考研,他就“自学考试”;一年最多报10门课,他竟然考过了8门。感叹之声未落,更大的“不可能”又接踵而至——那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幕刚刚拉开,单位举办了一次600多人、全员参评的思想风暴。一个应届毕业生,一篇振聋发聩的《觉醒吧,83XX所》,竟然超过所长、书记,获得了最高分!而第二年,这个“连个苹果都没送过”的人,竟然还获得了公派就读北京政法大学的名额(仅2个)。

  1987年,王启富法律专业毕业,1988年,顺利拿到律师证。大家都说,他特别受幸运女神眷顾。但记者听到的解释很另类,“呵呵,室友们都在写情书,而我只知道傻看书……”回到所里,他去了业务部门。此时,一个于整个中国而言,都是重大里程碑的事件,彻底改变了王启富的人生轨迹。 

 

一封书信闯海南

  1988年4月13日,七届人大通过了设立海南省和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定。看到海南招募有志青年的消息后,“我热血沸腾,祖国需要我,我要去开发建设新天地,改变海南的落后面貌!”说到这,王启富笑了,“你们会觉得好笑,不可理解,但当时,好多人真的就是那么想的。”

  海南之旅,是如何破冰的?所里又会轻易放走这个精心培养的“宝贝”吗?

  有的时候,事情远比想象的简单很多——王启富给时任海南省省委书记的许士杰写了一封自荐信,很快就收到了回复:“欢迎你到海南来施展抱负!”没有考虑后果,他直接去找领导摊牌了。而这一腔的报国热情和志向,也获得了认可,单位放行,异常顺利。对此,王启富特别感慨,“这便是时代特征吧!我身上也肩负着他们未尽的理想!”

  那时的海南省,各层体系还不完善,王启富称他的工作是自己“硬要来的”。省委原本是要安排他从事法务工作的,可这个25岁的小伙子,在领导那完全是自说自话,一心“只想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结果也很神奇,两个单位接收了他。一家是海南省委改革发展研究所,冯仑直接领走了他;另一家海南开发建设总公司下属的秀港分公司,来接他的是王功权,那里有个同事叫刘军。

  听说他担任的都是办公室主任,记者有些许诧异。“难道我不像吗?首先,我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我很热情;虽称不上专家,但懂得很杂;我关心人,爱帮助人;我其实也挺细心的啊……”因为很熟,表扬自己的时候,王启富并没有刻意掩饰。而他说的,也是公认的事实。“另外,和现在的职责不同,我那个办公室主任只是个代称,要干很多业务的。”就是嘛,这根本就不是一个能圈在办公室里的人啊!

  作为课题负责人,王启富带着两个同事几乎走遍了海南的大小村镇,而硕士即将毕业的易小迪正是其中之一。原来,自1988年起,他们就开始做“小政府,大社会”以及“海南自由(贸易)岛”的课题调研了。谈到这段经历,王启富很骄傲,因为在这里,后来的“万通六君子”聚首了5个,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见证并亲身参与了海南建省的历史。 万通练就金融眼

  如果一切顺利,王启富也许会在仕途上有所建树。但事多变迁,1989年夏,几兄弟相继离开了原单位。还没容他迷茫,一封来自南德集团的电报让他毅然北上。在京城,他见到了当年赫赫有名的牟其中,先是负责南德的法务工作,随后大量接触金融、投资等业务。这一切,都让王启富觉得新鲜,更激发了他的学习欲望和斗志。

 

  1990年初,27岁的王启富,被任命为南德天津分公司总经理。在这里,他见了场面、会了英豪,获得了金融启蒙,也深深迷恋上了这个领域。后来,因理念分歧,王启富萌生退意。他将所有事情悉心办完并完善交接,才单飞海南做纸张生意,以至于多年后牟其中仍对其品评甚好。

 

  1991年6月,海南农高投联合开发总公司(万通集团前身)成立,正是王启富的粘黏作用让冯仑、王功权、刘军、易小迪最终走到了一起。这个公司启动资金是3万元,当时的“有钱人”王启富投了1.5万,他笑称这是自己的第一笔风险投资,而他的职务是副总及铁打不动的办公室主任。

 

  1992年初,王启富面试并招聘了一个同龄的年轻人,他的名字叫潘石屹。至此,“万通六君子”聚齐。

 

  同年,小平南巡,押中了几套别墅的6个年轻人一夜暴富,海高投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遵循战略规划,六兄弟分别北上南下,寻求机会。王启富主要负责拓展海外业务,他去了深圳、香港,最后将分公司落脚在新加坡。“当时做投融资的公司很少,能做海外业务的更是凤毛麟角。”1993年至1994年,王启富在新加坡玩出了几个当年很牛的大手笔——为美的融资1000万美元,为海王融资1000万美元,为万通融资2000万美元……。

 

  多元发展重投资

  1995年,“万通兄弟”第一次分家,王启富、潘石屹、易小迪单飞。两个兄弟选择了熟悉的房地产,而王启富则更喜欢与外贸和投资相关的领域。因为,那一年中国正式提出加入世贸组织的申请,他这个人总是喜欢赶时髦,“地产只是本地化,国贸却可以放眼全球。”

  1996年,王启富把目光投向了与家居相关的行业,几乎与圣象前后脚,他成了进口复合木地板以及生产相关产品的第一批中国人。之后多年,在投资其他项目之余,王启富的海帝木业也风生水起,成为地板行业标志性企业之一,他自己也被推选地板企业联盟首任主席。“但我真不是一个能老老实实待在工厂里的人,我会很难受,我的优势在资本上。”王启富很清楚自己的优缺点。所以他放弃了自己亲自运作品牌的想法,2012年,通过并购,海帝木业实现了对上海傲胜木业的控股,这家企业目前在出口和国内超市渠道都保持领先地位。“我们目前正在进行这家企业的上市运作。”

 

  的确,王启富更喜欢融投资,在这方面也颇具天赋。2010年,房地产基金法律环境逐步健全,他成立了富鼎和基金管理公司,几年来成功运作了多只基金,范围涵盖地产、家居、TMT、信息服务以及文化。

  永远赶时髦,永远站在时代的潮头上。记者采访时,50岁的“80后(80年上大学)时尚青年”王启富,刚刚完成了北京到烟台的800公里的自行车骑行。

  他依然精力旺盛、充满理想——“我要做一个伟大的基金!”因为清楚地记得大学操场上的标语“为共和国健康工作50年”,所以他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不断学习进取、锻炼强壮的身体,“71岁”退休。

  回顾以往的成绩,王启富自认为,是时代成就了自己。而他们几兄弟之所以会脱颖而出,是因为“我们都充满激情和斗志,它未因岁月的流逝而褪色。”“人生的成就不在于挣了多少钱,而在于你经历了什么!你到底做了怎样的选择。”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