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明确,重在落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召开2014年度工作会之后,集团公司各单位迅速贯彻落实工作会决策部署。近日,作为集团公司五院通信卫星数字化研制的试点型号,老挝一号卫星成功实现推进舱数字化三维模型下厂,为通信卫星2014年数字化研制工作赢得良好开局。
试点破局
五院原有的通信卫星型号机械总体研制模式中,设计信息需要依靠图纸传递,图纸工作量大;产品保证方面要求机械总体设计师必须全程“跟产”。如此一来,研制效率被拉低,数字化模型直观、信息传递和转换形式多样的优势也未能充分发挥。
为破解这一局面,切实提升总体能力和数字化研制水平,五院通信卫星事业部于2012年10月专门成立了数字化研制项目办,用半年时间探索完成了通信卫星总体总装工具箱建设、数字化管路研制,实现了卫星次级结构的设计、分析、三维投产与试验验证,结构件的设计、分析与三维下厂,并提出了电缆网全数字化研制模式、数字化工艺与资源解决方案等。
为推动这些成果更好地转化落地,通信卫星事业部将东三B平台首颗正样星——老挝一号卫星选为数字化研制的试点型号。该型号的数字化总装与试验工作后来被纳入了五院“CAST数字化工程”,成为五院首颗机械全数字化研制的正样卫星。与以往进行的单项数字化研制验证模式不同,老挝一号卫星机械总体数字化研制将涵盖整个型号研制周期。
创新助推
2013年以来,由五院通信卫星事业部以及总装与环境工程部、529厂等单位人员组成的型号研制队伍,以传统的机械总体研制模式为起点,借鉴其它型号数字化研制经验,采用数字化设计手段,初步探索了未来型号数字化研制的相关方法与流程,极大提高了型号数字化设计水平,有力推动了数字化应用进程。
老挝一号卫星的数字化研制模式主要实现了“四大创新”。
最让设计师感到兴奋的是由单机工作模式向网络设计模式的“换挡”:设计师们通过以ORACLE数据库和协同技术结合的方式管理模式数据,共同维护一套同源模型数据,有效避免了因数据变更而造成的设计状态不匹配等问题。
其次,在并行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不同设计师被配置了整星产品结构中相应设计单元的操作权限,依靠自顶向下式设计思想,实现跨区域、跨专业的并行协同设计,有效保证了研制质量和效率。
同时,有效结合几何模型与产品研制过程信息,使系统级产品技术状态管理得以实现。一些新技术的采用使与产品研制过程相关的信息被集成到三维模型中,创新了定义数字化产品成熟度的方式。此外,模型审批工作流程序的开发,也使模型传递与现有体制和管理体系兼容。
拾级而上
此次老挝一号卫星推进舱的数字化三维模型下厂,是通信卫星数字化研制成果转化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前期,通信卫星事业部多次与529厂进行技术沟通,使老挝一号成功实现了直属件、管路的三维模型下厂投产。目前,下达总装与环境工程部的卫星数字化模型,作为该部总装工作的顶层输入,较传统模式省去了10余套总装图纸,有效提升了研制质量及效率。总装与环境工程部采用三维结构化工艺设计,能够进行各种执行记录,检验数值的关联汇总,完整展现航天器实物的总装技术状态,实现了对传统工艺设计模式的革命性改变。
后续,老挝一号服务舱、通信舱的数字化三维模型也将陆续实现下厂,型号研制工作正按计划顺利开展。随着老挝一号卫星数字化研制经验的日益积累和探索的不断深入,通信卫星数字化研制工作正被不断推向更高水平。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