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激光,没有子弹出膛时剑拔弩张的气势,也没有硝烟弥漫时战场的血腥。然而,它却能夺命于无形、制敌于无声。在一个以速度战胜时间、以武器较量代替肉搏的时代,激光武器作为一种新概念武器,具有独特的杀伤力,其军事应用正被各国日渐重视。
最近,据媒体报道,美国海军计划今年首次在军舰上部署激光武器。据悉,美国海军计划今年夏天在“庞塞”号军舰上部署激光炮。美国海军称,部署激光武器主要是应对“非对称威胁”,包括无人机、快艇等。这一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上世纪60年代,激光问世,自那时起,激光武器便成为萦绕在科幻迷及军迷心中的梦想。长期以来,激光武器被作为一种“科幻武器”看待,许多人对它的认识仅源自电影《星球大战》。现今,激光武器早已走入现实。它所特有的性能,有可能使其成为适应未来战争的“主攻手”,更或许会引发一场武器领域的革命,并最终改变战争模式。
从古代传说到横空出世
近日,激光武器再次吸引大众的目光。美联社上月18日报道,美国海军计划今年夏天在“庞塞”号军舰上部署激光炮。美国海军称,部署激光武器主要是应对“非对称威胁”,包括无人机、快艇等。这是有关激光武器的最新动向。
以“光”作为武器,古已有之。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用“死亡之光”摧毁侵犯希腊的罗马舰队的传说广为流传。一天,罗马舰队大举入侵,阿基米德组织众多妇女,手持镜片,将太阳光聚集到一处,神奇地将这些罗马战船统统烧毁。二战时期,纳粹元首希特勒命手下科学家策划过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方案:把一面直径足有1英里(约合1.6公里)的凹面镜送入近地轨道,然后利用它将太阳光线聚焦之后射向地球表面某个攻击目标。史学家后来在一本尘封多年的杂志里,意外地发现了一篇介绍这种“太阳炮”的文章。
光用作武器,最大的问题是分散。一束光跑上几十米、几百米的距离,就扩散成一个巨大的光斑,再也不能形成杀伤力。1917年,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一套理论,即用一束光线照射到某种物质上,可以把该物质原子周围的电子从高能轨道“撞”到低能轨道,从而释放出大量能量,形成更强的光。这种受激发而产生的强光,就称为“激光”。
1960年5月15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休斯实验室的科学家梅曼宣布获得波长为0.6943微米的激光,这是人类有史以来获得的第一束激光,梅曼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激光引入实用领域的科学家。当年7月,世界上首台激光器在美国问世。至此,激光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开启。
多国积极发展激光武器
激光武器是一种利用沿一定方向发射的激光束攻击目标的定向能武器。美国是激光武器领域的领跑者。美国国防部至少在1962年就对利用激光来防御弹道导弹产生兴趣,并着手研究与发展战略应用的激光武器。上世纪70年代,美国陆、海、空军并行开展各自的激光武器发展计划。80年代,面对苏联核武器占优的局面,美国总统里根宣布“星球大战”计划。在这个计划里,陆基激光武器、舰载激光武器和卫星发射的天基激光武器,都担任重要任务。还有从地面发射激光,而以卫星反射攻击导弹的“花式”玩法。尽管“星球大战”最终终止,但关于激光的研究并未停止。
进入新世纪后,美军激光武器的研制频传利好。2010年,美国海军舰载激光器击落4架时速400多公里的无人机,消息很快传遍世界。2011年,美国海军再次进行舰载激光器击落无人机的实验。舰载激光器曾将试验用的摩托艇烧毁。目前,美国已初步研制出以陆、海、空基装备为平台的多种类型激光武器。最有代表性的要数机载激光、先进战术激光、“宙斯-悍马”激光弹药销毁系统、激光“复仇者”、激光区域防御系统、“空中哨兵”等。
俄罗斯军方对激光武器也非常重视。1982年,苏联即研发出激光武器“短剑”,并随后制造出两台激光防空坦克。“星球大战”计划曝光后,苏联也曾有对应的太空作战计划,以“极地”号飞船装备二氧化碳激光器和旋转炮塔,从太空对敌方导弹和卫星进行打击。然而,由于急于推进这款新式武器的研发,仅仅在一台运输机上初次测试后,就直接装上飞船并发射,进入太空测试环节。结果火箭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未能进入预定轨道,整个飞船坠落爆炸,苏联天基激光炮的梦想就此破灭。2005年,俄罗斯研发出一款单兵激光器,能自动跟踪、锁定敌方军人或反坦克系统,然后发射激光束,摧毁敌方光电仪器,或导致狙击手暂时失明。去年,俄罗斯重提机载激光的计划,甚至传言也将进驻太空激光,打造自己的全方位防御体系。
此外,英、德、法、以色列等国也在积极发展强激光武器。英国作为老牌强国,在激光武器研发上紧随美国道路。上世纪80年代,英军的飞机上就开始装备致盲激光。2011年,英国专门开发出强化的致盲激光武器,用于保护受到海盗威胁的船只。据称,英国还将研究超大功率的激光武器,甚至可以撕裂真空,探索宇宙的维度。
法国在激光研发领域较为先进,已制定在不同平台上激光发射装置的方案,开始研发射程10公里的激光器。法军同时大量制造激光制导导弹,增强空军的对地打击能力。德国的激光炮已能击穿40毫米钢板,并在2011年击落无人靶机。据称,10千瓦功率、射程数公里的激光武器,将在几年内实现。
上世纪末,以色列即与美国携手研究激光炮。美军停止项目后,以色列继续独立研究。据说以色列在激光炮研制的某些方面,已走在美国之前。至于致盲干扰激光武器,也已被以色列投入实用。以色列甚至要在客机上安装激光武器,以干扰恐怖分子的肩扛导弹袭击。
优点与缺点共存
激光武器具有速度快、精度高、拦截距离远、火力转移迅速、不受外界电磁干扰等优点,每次使用的费用通常在几千美元左右,与每枚成本达几百万美元的导弹相比十分便宜。
在未来的战场上,激光武器将会大放异彩。不过,激光武器虽优点多,也面临“先天缺陷”。激光本身传播时会受到大气扰动、云层等天气条件的影响,同时搭载激光武器的卫星、飞机和船舶也并非无懈可击,这些搭载平台被破坏后,激光武器也无从发挥作用。
另外,现有激光武器还不能长时间工作,连续发射几次后就需要重新补充能源或降温,这都为对手提供进攻的机会。大功率的激光器技术尚不成熟,激光耗能极大,使得激光武器不能大量投入使用。同时,激光武器不是瞬间就能把目标摧毁的。例如,激光炮精度要求很高,且需要维持几秒照射时间。打击目标一旦机动,光斑就会脱离目标,烧炙作用就会失去,无法形成有效杀伤力。
有专家预测,未来激光武器将朝更小、更多、更高方向发展。高功率激光器的出现,将提高激光武器的整体作战能力。而一旦适合各种平台携载的激光器出现,激光武器将会在未来战争中大显身手,到那时,激光武器时代才叫“真正到来”。
或将改变未来战争模式
以《战争工具:武器改变世界》一书闻名西方的历史教授杰米里·布兰科曾说,“每个时代都有伟大的武器。”从罗马人时代到美国内战,剑都是战争中一种主要的武器。但现在,剑在军队中已成为摆设。一战中的标志性武器是大炮和机关枪,二战期间是潜艇和飞机。不同的武器改变敌人死伤的距离、方式和规模,影响着历史进程。
在现代,以尖端武器、新概念武器为主体的“撒手锏”将改变未来战争的模式。未来战争中,拥有新概念武器的军队往往能获得更大的主动权,相反则可能面临被动困难的局面。激光武器的出现必将引发一场新的军事技术革命,为未来战争提供新的作战工具,最终改变战争模式。
如果激光武器运用到战场上,传统攻防作战理论将被改变。如果说在使用传统武器进行的战争中,防御是一种必要的作战样式的话,那么使用激光武器的战争中,防御就等同于失败,这无疑将对传统的攻防作战理论产生巨大冲击。
有分析称,激光武器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支撑,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这就限制了其广泛运用,一些小国弱国难以在短期内拥有这种武器。也就是说,这些武器将成为某些强国在战场上的“专利”武器。同时,大国之间研制激光武器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谋求科学技术上的更多优势,以达成震撼性的威慑效果,最终达到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能力。
未来武器知多少?
新型武器已成为一个国家最先进科学技术成果集中展示的平台。如今,一些武器界的陌生面孔开始出现在国际军事发展的前台。
1 激光武器
好莱坞系列电影《星球大战》中制造出手持激光剑的极地武士形象,也让激光武器从此广为人知。可让影迷们遗憾的是,现实的激光武器,既不会成为手中的剑,也不会像子弹一样四处乱飞,甚至不能做到击中即摧毁。知道这些,会不会对激光武器有些失望?
2 电磁炮
用火药推动弹丸的火炮已无潜力可挖,科学家开始寻找能给弹丸更高速度的推进方式,电磁炮于是成为新的宠儿。利用电磁炮,炮弹能飞得更远、能量更高、威力更大。
据媒体近日报道,美国海军计划两年内在军舰上测试电磁轨道炮原型。美国已在弗吉尼亚州对轨道炮开展陆地测试,试验中炮弹速度是音速的6到7倍。美国海军希望用轨道炮替代传统的大炮,远距离发射致命炮弹。
科学家们预测,未来10至15年,电磁炮将能以每秒2500米的速度攻击320公里外的目标。
3 无人机
听说过“捕食者”、“全球鹰”,就应该能体会到,无人机的未来绝不仅是追求站得高、看得远。今天,无人机发展呈现出逐步代替有人作战飞机的趋势。虽然它还离不开脆弱的GPS,降落成功率还不高,但这都无法掩饰一个事实——人类作战飞行的天空已开始向无人作战飞机倾斜。
4 机械狗
科学家们准备了新时代的“木牛流马”。美国地面无人系统中,诞生这样一只“四足动物”,这个形似机械狗的四足机器人被命名为“大狗”,由波士顿动力学工程公司专门为美军研究设计。“大狗”的四条腿完全模仿动物的四肢设计,内部安装有特制的减震装置。它长度为1米,高70厘米,重75公斤。从外形上看,基本上相当于一只真正的大狗。
“大狗”内部安装有一台计算机,可根据环境变化进行姿态调整。大量的传感器则能保障操作人员实时跟踪“大狗”的位置并监测其系统状况。“大狗”的行进速度可达每小时7000米,能攀越35度的斜坡。它可携带重量超过150公斤的武器和其他物资,既可自行沿着预先设定的简单路线行进,也可进行远程控制。它可以跳过障碍、越过沟渠,比牛马更强健耐走,又不需要吃喝。
5 外骨骼
单兵在战场上需要携带的东西越来越多,但人的体力毕竟有限,外骨骼装备就着眼于超越体能,意图寻求增加人体可负担重量的技术突破。
一些昆虫长有身体以外的骨骼,具有支撑、保护身体的作用,因而被称作“外骨骼”。人类研制的外骨骼装备就是依据仿生学原理,为单兵作战增加体外支架,通过均衡分配外挂重量,传导、放大肢体动感,做到既能增加负重能力,又能保持行动灵活性。目前国际上研制的外骨骼主要分两种,一种只突出负载功能,另一种则兼顾负载和防护功能。
从外形上看,外骨骼的上半部分大都类似机械背架,穿着于肩部,下半部分机械下肢穿着于人体腿部,中间支架套在腰间,起辅助固定作用,整体就像是穿着一件钢铁外衣。施加于上半身的负载和体重都传递到机械下肢,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完成人体运动。通过安装在肩部、腰部、膝盖等处的传感器对人体肌肉进行探测,形成参数,输出到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系统的计算机分析得出穿着者的意图,进而控制机械系统与人体肢体随动。这种人和装备的融合,或将引发战斗力生成的革命性变化——让单兵成为“钢铁侠”一样的战士。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