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D激光显示技术发明人李屹博士是国家特聘专家、国家863计划评审专家、深圳市孔雀计划首批引进的技术创新团队带头人。李屹曾在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国家激光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2009年他将核心研发团队从美国硅谷移植到深圳,创建了Appotronics(光峰光电)和Fabulus品牌。
与李屹面对面交谈,是在3月份的最后一天。前一天,深圳刚刚遭受30年一遇的特大雷暴天气。
可能是见惯了海归派西装革履的形象,身着一袭干净简洁的白衬衣,书生气的脸上戴着一副浅色眼镜的李屹,有些出乎记者想象。与其说他是光峰光电及光峰华影董事长、产业内炙手可热的激光显示技术的发明人,不如说他更像是大家熟悉的大学校园里的学者:睿智儒雅不失质朴,平静的外表下涌动着创新激情。
谈到当年怎么会进入激光电视这个领域时,李屹表示:“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的一次参观,激发了他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时,作为战略科学家归国进行创新研究的李屹,被邀请参观某大型企业的8.5代LED面板生产线,那是一条规模宏大的现代化生产线。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身为科学家的李屹看到的不是其他参观者“看到”的高科技,在面对由天文数字的金钱“堆”出来的高科技“烧钱”设备面前,他惋惜心痛——仅设备投资就已超过300亿元人民币,还不包括日以继夜的水资源和电能消耗。在李屹看来,传统LED行业光能转化效率太低,由此带来了资源的巨大浪费。LED行业的每次升级换代,除了制造企业像填补黑洞一样进行巨大资金投入外,技术原理及光能转化效率并没有明显改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没有解决,保护消费者健康的理念也没有得到根本的贯彻。
“这个行业就快走到尽头了!”李屹断言,“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不符合摩尔定律的高投入低效益的大屏幕制造工艺必然会被颠覆。”
稍加了解就能知道,电视行业早在多年前就已预言激光显示将成为未来电视的发展方向,几大国际品牌电视制造商都制造过激光电视的概念模型。然而,这个预言似乎成了一个难解的“魔咒”,尽管大家都在努力,却无法将之变成现实。李屹一直从事激光方面的研究,油然而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有了新的方向。
“简单”的完美
激光显示技术的核心在于如何转化并利用激光,同时解决“热”的问题。很多国际电视制造商早在若干年前就开始着手研究面向未来的激光电视,但是那些复杂的设计始终无法突破高效率、无散斑的技术壁垒,也无法做到无限大屏幕、真色彩还原、低功耗、环保、无辐射的要求,更无法实现低成本、高稳定性的商品化生产。
“最好的办法一定是最简单的办法。”李屹和他的团队决定另辟蹊径,打破前人研究的窠臼,探索新的激光显示模式。跟在别人后面追赶,永远追不上,没有创新,就只能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分析—实验—分析—实验……刚开始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原始驱动,但枯燥的研究工作更需要长久的耐力去支持。李屹说:“保持旺盛的探索精神,会让科学研究变得非常有意思。”在历时3年多的研究之后,这件“有意思”的研究终于取得突破,让大家欢欣鼓舞。
李屹和他的团队叫它ALPD激光显示技术——完全颠覆性的设计,巧妙地将激光束打在高速旋转的荧光粉上产生反射光成像,用蓝光激光激发荧光粉产生的光作为光源。它不再是激光,但保留了激光高强度的特点。激光打在荧光粉上的面积特别小,但是激光很亮,打在荧光粉上虽然有能量损耗,但是依然很强,荧光粉会被烧掉。他们通过旋转荧光粉引进脉冲的概念解决了这个问题。激光点很小,发光一瞬间大约只有0.5毫米,旋转中的荧光粉可以稀释激光的能量而不被激光烧毁。
李屹和他的团队把荧光粉做成红色和绿色,就产生了红光和绿光,且没有激光的缺陷——散斑问题。激光比LED的光亮高2个数量级,即使损失30%,剩下70%也比LED的光亮很多,保证了画面与色彩的艳丽逼真。
ALPD技术通过“激光荧光粉”第一次在全球范围攻克了激光显示高成本、低可靠性、低效率、散斑的技术壁垒,真正开启了大屏、真彩、环保、无辐射的激光显示时代。
十年磨一剑 激光电视诞生
技术研发成功了,但从实验室到产品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