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单纯的影像学诊断,3D打印技术的优点显而易见,医生可直接在打印出来的实物模型上进行诊断,制定手术方案,还可根据患者需要设计、制造个性化器械,甚至打印人体器官等。”今天,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名誉主任那彦群在做客人民网时,对3D打印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前景给予了充分肯定。
那彦群表示,3D打印是近年蓬勃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它根据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图样逐层完成实体模型的制造。其原理跟喷墨打印机类似,材料从喷嘴喷出,层层叠覆,最终形成一个三维物体,理论上,它可以制造出任何复杂形状的模型。3D打印最初是为工业和制造业生产模具。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材料工程的不断发展,3D打印逐渐应用到医疗实践中。
那彦群表示,目前,在泌尿外科内镜手术训练中应用3D打印是一个多学科的合作:第一部分是医学影像学,例如用CT、核磁进行扫描,使医生能够采集更好的数据;第二部分是医学影像数字的后处理,真正地把影像学的信号输出到3D打印机,使其能够辨别;第三部分,利用专业化的技术打印出所需要的模型。通过3D打印的方式将患者的器官打印出来,把病人的输尿管、肾脏等器官直观地呈现在医生面前,帮助诊断和治疗。医生不只是依靠多年的训练,来进行手术的判断。
那彦群表示,目前打印的器官还是静态和没有生命的,将来如果需要打印出一个有生命的器官,需要用不同的组织通过3D打印配合在一块,“打印出能够真正替代我们的器官”。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