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芯片/显示

“激光电视”杀入市场(图)

星之球科技 来源:羊城晚报地方版(广州) 2014-10-09 我要评论(0 )   

电视机新技术迭出,通过投射方式显示图像的激光电视开始上市,海信近日发布了100英寸的激光影院设备。这也使得电视机市场又新添了一大类新品,同时也让早已被OLED、ULED...

  电视机新技术迭出,通过投射方式显示图像的激光电视开始上市,海信近日发布了100英寸的激光影院设备。这也使得电视机市场又新添了一大类新品,同时也让早已被OLED、ULED、GLED等各种概念包围的电视机市场,更增添“混战”的意味。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各种技术概念晦涩难懂,消费者的确需要在技术和显示特点上,厘清各种“概念”背后的含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电视机显示设备。
“激光电视”杀入市场
  显像:激光投射显像

  海信首席科学家黄卫平博士解释说,激光电视跟目前市场上的液晶电视显示原理有所不同。它主要采取超短焦投射技术,只需要距离墙面不到0.5米的空间便可投射出100英寸以上的显示画面。屏幕采用菲涅尔无源仿生反射屏幕,可以展现1080P的全高清画质,跟目前主流液晶电视分辨率一样。

  从记者实际体验效果看,所看到的图像是屏幕的反射光线,而不是显像管、液晶电视屏幕的直射发,光源柔和舒适,长时间观看不刺眼。如果配上5.1声道环绕立体声音响,可以带来家庭影院式的效果。目前主流电视机采用的3D显示、体感游戏、互联智能等功能,同样可以在激光电视中呈现。

  总的说来,激光电视区隔了液晶平板电视和传统的投影式家庭影院,兼有两者特点,并且有自己优势。激光显示技术也被称为继电视黑白显示、彩色显像管(CRT)显示和液晶平板显示之后的,又一代显示技术。

  需求:大屏幕高清所需

  激光电视的出现主要是适应目前市场上的“大屏化和高清化”的需求。目前市场上50英寸以上大屏幕的需求量非常高,市场调查公司中怡康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50英寸以上大屏幕电视的增幅在40%以上。

  屏幕越来越大,清晰度的要求更高,但是家庭空间相对有限,激光电视可以实现更大尺寸高清显示的需求。在观看距离方面,激光电视采用短焦镜头,最佳观看距离4米左右,这对于普通家庭13-16平米的客厅而言,也是比较适合的。而对比液晶电视,85英寸超大屏幕电视收视距离要6米以上,只有“大户之家”方可体验。

  激光电视还同时摆脱了电视机在显示上对于“显示屏”的需求,通过投射方式显示高清图像,避免像自发光的液晶电视大屏长时间观看形成的疲劳感。价格上,100英寸的激光影院价格仅为同尺寸液晶平板的十分之一左右,5万-6万元左右,40-80英寸的价格更加平民化。

  你搞得清这些流行电视概念吗?

  一、技术派

  LED电视

  平板电视大体分为液晶电视(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以及等离子电视(PDP,Plasma Display Panel)。等离子电视如今已经江河日下,而逐渐一统天下的液晶电视逐渐升级为LED电视,目前市售主流产品均为LED电视。它以LED(发光二极管)为背光源,画面更细腻,更节能,也能让电视做得更薄。#p#分页标题#e#

  OLED电视

  OLED是LED的升级版,称“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最新的显示屏幕技术,以LG、创维、康佳等品牌为代表。OLED的色彩信号直接由OLED二极管显示,几乎不存在可视角度问题,有效可视角度提升1倍。除了具备LED电视的特点外,OLED电视更薄,最薄只有4-6毫米,并且可以做成曲面弧形,让视觉效果更好。

  二、概念派

  ULED

是海信今年推出的产品,即Ultra-LED的缩写,极致超级发光二极管。本质上说是在OLED电视尚未成熟、未能全方位量产的情况下的折中性“改良”产品:在色彩饱和度、对比度表现上和OLED相当,在亮度、技术成熟度方面比OLED更具优势,特别是在运动画面表现、清晰度、色彩方面都优于OLED电视;而相比普通的LED背光源电视,ULED优势更为明显,对比度可以提升十倍以上,色域范围提升30%以上。

  GLED

  GLED,全称Geek LED,是创维推出的新一代LED电视,实际上是借助了Geek(极客,喜欢电子产品的发烧友)的概念。产品采用WRGB(白、红、绿、蓝)4色4K+技术,分辨率可达3840×2160,配备与华为合作的国产自主智能电视芯片,在显示技术方面,提升了LED显示效果,画质可媲美OLED。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