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该增材制造实验室刚刚获得了一台大型金属3D打印机,能够以相对较快的速度打印较大尺寸的火箭部件,这就是Concept Laser公司制造的X Line 1000R,目前全世界只有12台X Line 1000R在运行。
X1000R主要将金属粉末铺在打印表面上,然后用激光将选定区域的粉末熔化在一起,通过这种模式逐层构建起3D对象。采用这种工艺,以前需要分解为多个单个部件的复杂结构线材能够一次3D打印完成。通常来说,一个部件的连接点越少它的强度就越高。对于工程师们来说,这也是3D打印技术最具吸引力的优点之一。
在马歇尔的3D打印实验室,火箭工程师们现在制造和测试部件的时间只有过去的一半。如果他们发现需要做任何修正,只需调整设计然后再3D打印出另外一个部件。
美国宇航局目前正在全力推进他们的载人火星计划,而3D打印带来的快速制造能力将会对该计划的进展起到重要作用。他们正在尽力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力图在用于太空发射系统(SLS)的RS-25发动机退役之前掌握和开发3D打印技术,并将其用于下一代SLS的开发。
马歇尔SLS液体发动机办公室子系统经理Andy Hardin说,“任何新的技术在开始应用时都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如果我们进行工作来了解这些风险,并减轻这些风险的话,企业可以采用该技术(指3D打印),并将其用于制造,这意味着我们将来能够买到更便宜的部件。”
当前的SLS使用的硬件主要来自航天飞机时代的发动机,但是当它们退役之后,人们对新一代SLS的硬件要求得更多。NASA估计,到2020年,SLS中的很多硬件都将是3D打印的。
除了致力于将3D打印的部件送入太空,NASA的工程师们进行的相关研究也会直接影响到3D打印在各个民用领域的应用,从飞机到消费品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