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下一步我们准备把猪放在地上让它跑。”这个听起来有些让人“脑洞大开”的场景,并不是科幻电影里面的情节,而是时下最先进的3D生物打印技术。
作为3D医疗打印行业的标杆企业之一,10月25日,蓝光发展(股票代码:600466.SH)旗下全资子公司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郑重宣布,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3D生物打印血管项目获得重大突破,全球首创3D生物血管打印机成功问世。
出于对3D生物打印市场及蓝光英诺发展前景的强烈信心,10月24日,量子基金创始人、世界著名投资家罗杰斯专程飞赴成都参观、调研蓝光英诺3D生物打印项目。罗杰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3D生物打印技术在未来不仅具有至关重要的科研价值,还将具有相应的市场价值。在美国乃至全球资本市场,3D概念、生物医药概念、智能制造概念一直是投资热点,而3D生物打印涵盖了以上多门学科,其高科技特性、生命科学概念必将成为未来投资重点。它对组织工程、再生医学和医疗科研都将产生革命性的突破。”
器官再造成为可能
2001年,在美国路易维尔大学工作期间,康裕建曾参与、帮助学校成功实施了世界第一例全心脏移植手术,这类手术一共进行了14例。但每例价格高达25万美元、需要150磅体重以上成年男性才能承受的手术要求,让该手术深受成本、应用范围及生产工艺困扰,无法获得美国FDA批准。
3D打印技术的出现,让康裕建也想以此方法解决这个难题。他打出了人工心脏,并在猪身上实现了世界首例3D打印人工心脏全新置换手术的成功,但作为生物学家,他深知还有难题没有解决—因为不具备生物活性,无法解决血管内皮化、血管堵塞等问题。如何能把以上两个问题结合起来?早在1996年-1997年康裕建就在美国最权威的生物科学杂志JBC和JCI上发表了两篇关于转基因鼠的论文。众所周知,一个胚胎干细胞能在不同的时间分化生长为不同的器官,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但却没有人能清楚地解释为什么它能在不同的时间产生不同的分化。康裕建对此展开了研究。干细胞+3D打印,即3D生物打印的概念就此诞生。
据康裕建回忆,自2009年回国后,六年来,其在中国仅仅参加了四次专业会议。“我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培养人才,培养一支独一无二的特种兵,因为我们知道3D生物打印这个机会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对打印机提出的目标是:要做3D生物血管打印,血管是有层次的,要做分层,同时每一层有不同的细胞,每种细胞有不同的功能,我们要把这个实现,这是最大的挑战。”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黄文华指出,举个例子,中国每年有15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但是真正可以得到移植的大概1万多一点,也就意味着140多万的人等不到移植就结束生命了。所以科学家们总是希望能够通过组织工程,通过再生医学等等方法,制造一些器官来拯救生命,这不是不可能。“康教授正好创造了这个平台,它包含生物砖、医学云处理平台、3D生物打印和后处理的四大核心技术,解决了很多的问题。今天就打出一个器官实现不了,但是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制造出拯救我们生命的人造器官在未来成为可能。”
一年多前,由蓝光英诺参与研发的3D生物打印血管项目入围“国家863计划”,科研时间为期三年,但蓝光英诺仅仅花费一年半的时间就提前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宣布在3D生物打印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全球首创3D生物血管打印机成功问世。
近年来,全球3D医疗打印市场规模正逐年攀升。据川财证券统计,2014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约为60亿美元,最近三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3%,而3D打印医疗应用市场未来三年年平均增速也将保持在25%以上,市场规模超百亿。2013年在所有涉及3D打印的应用专利中,有38%与医药领域有关,潜在发展空间巨大。
技术资本双结合
世界领先的3D生物打印技术为什么会出现在中国成都,甚至是四川蓝光这家企业?这似乎成了业界的一大疑问。
康裕建说,我只懂得技术,不懂得赚钱,也不懂得推广。蓝光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铿则说,我不懂技术,我只是知道怎么样把科技变成生产力。这样一对最佳拍档,就这样情投意合地走到一起。杨铿向记者坦言:“康裕建回中国,是想把他几十年研究的东西转换,要找到认识到他价值的人,而我要转型,要找好的技术,彼此一谈,就一拍即合了。”
实际上,杨铿对发展人类健康事业具有天然的敏锐度。“蓝光发展的目标是打造人居蓝光+生命蓝光。其中,地产+现代服务业属于人居蓝光,生物医药及3D生物打印则属于生命蓝光,完全符合公司战略转型、双轮驱动的远景目标和长远规划。因此,我决定投资3D生物打印这个项目。” 杨铿向记者表示。
为了3D生物打印技术的发展,其创造性地设立了“核心技术+资本”、“科学家+企业家”的新型创业模式,赋予科学家股权,设立合伙人机制,为科学家提供创业平台。康裕建正是在这种模式下出任蓝光英诺首席科学家和首席执行官。
蓝光发展公告称,其已投入2.15亿元用于技术研发和科研团队建设。据记者了解,蓝光英诺还建立了合伙人机制,由蓝光英诺核心人员对公司进行增资,增资总金额为1615万元。走在四川成都高新西区西芯大道和迪康大道交汇处,“3D生物打印全球创新中心”的招牌已经竖起,更大的后续投资正在进行,全球首个3D生物打印创新产业园区——“蓝光?光谷” 主体大楼已经封顶,目前正在实施内装、实验室改造及实验设备采购,2016年8月底,就将建成投入使用。
在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首席执行官罗军看来,蓝光英诺的生物3D打印机和打印技术的突破取决于两方面,一是有蓝光发展这样一个上市公司资金平台的支持和可持续的投入。第二则是以康教授为首的顶尖的研发团队,目前国内在研发方面投入方面严重不足,这是制约我国3D打印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杨铿向记者谈到,蓝光英诺发展战略的核心观点是:企业家和科学家结合,核心技术和资本结合。
怎么样把专家们独有的非常有价值的研究和技术有效地转化出来?如何设计最符合战略发展最先进的商业模式,让技术的价值最大化,成了杨铿思考的重要命题。
“企业投资要有战略和方向,其次还得解决持续投资的问题,并尽快地实现盈利。蓝光发展本身是上市公司,房地产在区域里我们也是做的非常好的企业,我们有能力和条件去孵化,并且持续地支持蓝光英诺。同时我们还有一个大健康的大康资本。这一整套都是一个商业模式设计的问题。我们现在的战略把3D生物这一块分成了三个板块,有短期、中期、长期的发展目标,包括我们刚刚看到的血管,新技术进化过程带来的新应用,以及终极目标是人体的器官。
蓝光的精准医疗实践
在康裕建看来,如果要盯着最后打印出来的器官作为3D生物打印标志性的成绩,那无疑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尽管是血管,眼看着可以打印出来了,但是还有国家的批准等等各个环节。而眼下,在应用精准医疗这个领域,蓝光英诺的技术马上可以帮助精准医疗向前拓展。
“举个例子,全中国高血压和高血脂、高血糖长期用药的病人,今年底达到7亿人的总数。目前医生开药唯一办法就是按经验估算,先试着吃,试了一段时间不行再换。如果说这些人一年吃3000到5000块钱的药,而这个药还不一定是适合他的。通过专业的技术检测,假定一个人只收1000块钱,那么一年的市场就有7000亿!我们市场要求不多,就占1%,那就是70个亿。此外,对于每个人药量不同问题,的D生物打印可以做到为每一个人量身打印药片。打印药片这件事美国FDA3月份已经批准了。”
因此,3D生物打印技术本身是革命性的,它的诞生和发展过程中,就会给社会带来福利。当然,你带来的福利社会是要回报的,你不用非得等到能够打印出组织器官的时候。
据记者了解,蓝光英诺战略合作伙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3D影像系统的运用方面已有成功经验。该院骨科脊柱外科专业刘浩教授团队采用3D影像系统,为一名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的患者实施了颈椎椎板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2014年11月,该院血管外科袁丁博士与四川大学再生医学研究中心联合,利用蓝光英诺3D影像系统完成外围手术期评估,成功为一例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老年患者实施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EVAR)。
据杨铿介绍,届时中国首个A级医学影像数据云中心将在四川成都建成。“这个平台的建成不仅为3D生物打印提供可行的数字模型支撑,而且为精准医疗提供了解决未来发展瓶颈问题的有效工具。”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国情咨文中已经把精准医疗项目纳入美国生命科学研究新领域。四川省副省长陈文华一行在上个月赴蓝光英诺调研后,也决定在四川省成立精准医疗推进领导小组,支持3D生物打印研发工作。
蓝光英诺希望借助其独创的医疗影像云平台、生物墨汁、生物打印机和打印后处理系统四大核心技术体系,建立3D生物打印创新链,和世界范围内各大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等共同拓展3D生物打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由此产生满足个性化健康需求的产业链,推动大健康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