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出处。
轨道交通新闻
机器人应以怎样的姿态走进中小型企业?
星之球科技 来源:自动化网2016-06-22 我要评论(0 )
提供不同产品、服务于不同行业的所有中小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需求自动化。在中国及至全球,中小企业的数量远超过大型企业。总体来说,中小企业雇佣了更多的工人。但是,...
提供不同产品、服务于不同行业的所有中小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需求——自动化。在中国及至全球,中小企业的数量远超过大型企业。总体来说,中小企业雇佣了更多的工人。但是,他们还没有学到那些巨头们熟知的东西,代表多数企业的中小企业还没有意识到自动化和机器人的优势。
当然,随着中国智能制造的风起,在人口红利的挤出效应下,技术改造和生产升级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活下去的出路。升级自动化生产线、引入集成机器人成为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自动化虽好,但是很多自动化方案造价昂贵,维护费用同样高居不下。举个例子,某汽车厂一条车身焊接自动化生产线,6台焊接机械手,造价1400万,工程集成实施费用150万,每年的维护费用70万。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不菲的投入。
在这样的投入力度面前,任何人都难免有诸多顾虑。如何消除中小企业引进机器人的顾虑,如何建立起他们实施机器换人项目的信心?或许价格是第一位的,但或许也不是。毕竟,在关乎企业生存的时候,当自动化改造已经提上日程之时,他们需要的只是选择供应商,他们对接的,相信更多的也是中小型自动化企业,不管大小,其中的某些要素总是相通的。
如果是引进机器人,那么机器人供应商该如何建立企业实施项目的信心?我们来看个案例。
Dimension是一家小型公司,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机器人自动化是个跨越式的进步。
Dimension公司的负责人Don Barth先生对于应用新技术总有浓厚的兴趣。他在国际制造技术展览会(IMTS)上认真调研了机器人自动化。在参观了一家工厂,了解到真实情况后,Barth先生决定要找机会在Dimension的生产中实施机器人自动化。
“坦白地说,当我们开始着手这件事时,我多少有些担心。”在Dimension公司协助管理生产的机械师Ruthie Brockman说。然而,在与Gosiger公司合作实现两台大限(Okuma)车床由一台发那科机器人照看之后,Brockman女士欣喜地发现,该公司每小时多产出了47%的工件,同时更好地利用了其操作员的时间。
点评:此时,这家小型公司已经下定决心需要引入机器人,但是他们对于机器人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他和他的女儿Brockman女士初步决定,添加一台机器人为现有的大限LT-300车床服务,此车床已经为公司产生过大量零件。然而,在联系Gosiger公司的销售工程师DaveMarsh并征求其意见之后,Marsh先生和他的同事GregFeix得出的结论说,这个计划可能并不是适合Dimension需求的最佳选择。于是,Marsh先生与该公司的团队,包括骨干员工DanHutchinson进行战略性探讨,从根本上搞清楚什么是必须解决的问题。Hutchinson先生认为,为了进一步提高产量,公司需要自动化运行的车床应该是两台而不是一台。
点评:机器人集成供应商在此时并没有急于销售,而是通过调研和战略性探讨为这家小型公司提供了定制化解决方案,并将项目标的机器人从一台变成两台。
“当我们理解了双机设置的优势时,我们便意识到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Brockman女士说道。双机设置后,现在操作员的时间可以用在更重要的工作上,包括管理原材料和成品件的流量。以公司生产的垫圈为例,采用新的设置,生产速度从原来10件每小时提高到了19~20件每小时。Brockman女士说,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是由于机器人提高了效率,公司现在可以使用较昂贵而更容易加工的材料了。机器人作业区周围加装了隔离防护板以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点评:机器人提高了效率,实现了企业的生产目标,而在工业安全等细节方面,供应商也没有忽略。
Brockman女士对最终结果十分满意,部分原因还归功于公司得到了Gosiger训练团队的保证和“手把手”的培训,这有助于建立她对新项目的信心。“现在,我对运行机器人这件事总算放下心了,对我来说它究竟是件大事。”她承认,Gosiger不仅无微不至地关照,而且与Dimension真诚合作真正满足了公司的需要。
事实上,现在Brockman女士使用机器人已经非常熟练。当一群高中生在全国制造日参观该公司的设施时,她不仅能够向他们展示系统是如何工作的,还能让他们实际使用控制器来生产工件。“我热爱我所做的工作,我们公司添置了机器人真是令人兴奋。”Brockman女士说,“这也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我们所有的工艺流程,以寻求更多的方法来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客户,并使我们的员工不仅工作效率高,而且从重复的、令人疲劳的工作中解放了出来。
点评:中小企业引入机器人毕竟是件大事,如何建立用户对项目的信心?除了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外,“手把手”的培训也非常重要。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引入完成机器人集成只是机器换人的第一步,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生产培训,所谓的一篮子“解决方案”,为企业生产升级实现长效保证,才能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0 条相关评论
热门资讯
精彩导读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服务与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