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出处。
金属钣金新闻
工业网红的“工业4.0”投资逻辑
星之球科技 来源:中华工控网2016-08-14 我要评论(0 )
我这个人呢,现实生活中虽然是个“没好处不办事”的商人,既吸血也嗜血,但骨子里总有那么一点侠客情怀。
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我不愿意再西装革履的装深沉,诗酒纵剑,每周在这里跟大家说几个段子,只为图个乐。
所以我的确是有那么一点不务正业的,因为我从来就没跟大家讲过有关工业4.0领域投资的事情。很多制造业的朋友问我:
“人家不是都流行说“我的投资逻辑是XXX”,你怎么就不讲讲这些呢?”
我之所以没有讲这些,倒也没有什么秘密的原因,主要是我虽然关注和积极布局工业4.0这个领域,可如果你要问我到底做过哪些成功的工业4.0投资,我也真的是说不出来,所以也就没舔着脸装专家给别人传授经验。
其实倒不是我妄自菲薄,只是工业4.0这么个朦朦胧胧的领域,怎么可能有什么已经成功的投资案例呢?
如今也很多人说自己在工业4.0领域有若干成功投资案例,我看了一下都乐了,不是做自动化的、就是做机器人的——而且还都是系统集成商。
但凡做过点工业的人都知道,集成商本是最苦最累的活,业主跟你要点费用你不敢不给,厂商给你指定个采购渠道你不得不选,两头受气,既建立不起壁垒也没有多少利润,哪里会有什么投资价值呢。
所以如果有人跟你吹自己成功投资了工业4.0,大体不是无知,就是骗子吧……
前些天看到某家工业软件公司挂牌新三板,号称“工业4.0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我也觉得挺有趣的——人家欧美连概念还没讨论清楚,咱们这边都有公司上市了,中国还真的是崛起了啊……
事实上,从某种意义来说,工业4.0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创业领域,因为创业的本质,其实就是在一个钱多的地方建立起自己的竞争壁垒。
前面那个叫“趋势”,后面那个叫“优势“。
我们创业的时候,首先要选择一个资金流动大的领域,比如滴滴打车,就是选了打车这个每天都有巨额资金流动的市场,这样我们只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方式改变资金的流向,再通过烧资本提高进入门槛,建立起竞争壁垒,就可以创造一家独角兽公司。
但是工业4.0这个领域就不行,因为它是概念先导,德国人用IP凭空创造出的一个需求。抛开当下那些培训的、咨询的、开展会的、组织企业家出国旅游的,这个领域其实没有多少真实在流动的资金——也就是说,这个地方虽然关注的人多,但其实钱并不多,它也许是方向,但还算不上真正的趋势。
如果非要说个投资机会和逻辑,我想可以分成几个圈层来看:
第一个圈层,就是标准
我们应该知道,工业4.0的核心不是什么机器换人,也不是什么大规模定制化,而是数据的一致性。一致要依靠联通和流动,联通流动就都需要标准,所以标准就成了工业4.0的一个底层技术要素。
这个圈层企业是玩不起的,目前的选手主要是各国的政府,美国做美国的、德国玩德国的、中国搞中国的,偶尔做做跨国的标准对接。这件事说起来挺重要,但是我觉得其实是瞎耽误工夫,标准从来不是坐在办公室里人为制定出来的,而是对历史习惯的一种追认。
正常的情况下,各种标准要在市场上充分竞争,不断兼并,最终决出比较大的几家,在依靠权力的追认成为全行业标准。当年一个工业总线的通讯标准,欧美国家打了十几二十年,直到这个技术都快过时了,也没弄出个所以然来。所以今天你跟我说德国美国那几个各怀鬼胎的联盟能真搞出个所以然来,我是不信的,大体最后是一些几百页的花哨文件,然后束之高阁,做点纸面功夫而已。
这个圈层的企业选手,主要是一些咨询公司、标准研究机构、产业联盟,这里面有靠真本事吃饭的真研究人员,也有靠利益寻租,你不通过他递交文件就评选不上的影子咨询公司,当然也有既没本事也没关系,纯靠忽悠的。
总体来讲,财务投资价值是不大的,但是作为战略投资人,你如果不在这里插上一杠子,后面的生态是玩不转的,当然未必一定要用投资来实现,也可以靠合伙人的招募把利益捆绑在一起。我上个月就邀请了一位标准领域的资深人士作为水月系的合伙人,就是希望能在这里提前埋下一个种子,为后续的业务做准备。
第二个圈层,是基础数据中心
我这里说的基础数据中心,也包含了一些连通数据的中间件,跟标准相比,这个圈层的商业价值和想象空间都是比较大的。不过因为壁垒过高,基本上只有国际巨头,比如IBM、Oracle、SAP、西门子、GE才玩得起,当然也包含一部分互联网公司,比如国内的BAT都有布局。
这个基础数据中心,其实只对小公司算是壁垒,对于这些巨头而言,都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光有数据中心,没有应用,数据怎么来呢?所以像西门子这一类的公司,需要依靠大量并购应用类的软件公司,将收购的应用插入到自己的基础数据软件里来,才能实现数据的闭环。
因为巨头需要做大量的并购,所以这个圈层内的资金流动其实是很多而且很频繁的。当然这个领域的新兴创业公司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因为巨头看不上,机会主要在一些成立多年,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应用工业软件公司,他们很可能会成为巨头的并购标的。
这个圈层我曾经想过要深度介入,但是最后还是放弃了,只保留一点财务顾问和海外收购业务,因为目前巨头的并购领域主要集中在国外的软件公司,在国内做这方面的财务投资无异于赌博。
第三个圈层,是工业服务商
其实第二圈层的西门子、SAP也属于工业服务商,不过这里主要还是指中小型服务商,包含两种选手:一种是过去做IT软件或者系统集成的,现在主要活跃在各类云平台和工业SaaS软件领域。
另一种是做自动化硬件和系统集成的,现在主要活跃在数字化工厂的实施、设备物联网领域,也有一部分涉足MES的。
这个圈层是工业4.0这个IP最积极的推动者,因为他们能见到最直接的经济效益,也可能是当下最赚钱的公司。
但是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这个领域其实是最没有投资价值的。
因为工业服务虽然是一个超大的市场,但是这个概念下的细分领域太多,需求千差万别,每个服务商几乎也只能满足一小块的需求,每一个细分市场中流动的资金量其实都不大。
更重要的是,国内工业服务商的核心普遍是人的Knowledge和行业资源,而不是产品的技术壁垒,这个行业随着用户和员工的增加,边际成本不是递减的,而且管理成本还是随着规模的扩张而递增的,所以工业服务商依靠资本的力量是无法建立起绝对竞争优势的。
无论是自动化系统集成商、IT系统集成商、还是所谓机器人系统集成商,他们都可能是赚钱的生意,但并不是适合的投资标的。
而工业软件商、自动化硬件商、机器人厂商,能够建立起一定的竞争壁垒,但是他们的成长速度过慢,满足不了财务投资人的退出需求,所以这类企业通常只有在上市前的PE阶段才值得进入,天使和VC期并不适合做财务融资,我们水月系在这个领域,主要集中在战略投资和上市前的短期融资服务上。不过对于早期的工业服务商,我们也确实有很多关注,主要是为了打通第四个圈层的生态,而并不会涉足这个阶段的投融资。
第四个圈层,是利益相关者
这个圈层非常混杂,主要是以往各周边行业的人,被工业4.0的热点吸引而来形成的。比如以前做会展的搞工业4.0会展、以前做猎头的搞工业4.0招聘、以前做管理咨询的搞工业4.0咨询、以前做精益生产的、做大数据的、做人工智能的、做媒体的……包含我本人这种做工业4.0投融资的,还包括我们正在组建的区块链底层技术公司,都属于利益相关者范畴。
因为这个圈层属于行业的交叉点,说是工业4.0,的确有那么一点生搬硬套的感觉,所以直观感觉上往往是忽悠扯淡的居多。但是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聚集,意味着工业4.0的生态正在逐渐形成,当这个生态圈比较完善的时候,整个行业的财富机会就会爆发出来。
利益相关者大多没有直接的投资价值,但是却有非常大的生态资源价值。我们水月系在上个月进行了全面的业务调整后,拿出了一部分股权,专门用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这也是我们整个业务生态闭环的关键。
第五个圈层,是工业制造商
工业制造商,用工业圈的语言来说,就是业主。这一类企业在中国是最多的,他们构成了中国制造业的底层基础。
工业制造商还要再细分为国企和民企两种,国企由于是非市场化行为,投资人的利益难以保证,所以机构投资人通常不愿意介入,而且国企从银行融资是很容易的,他们通常也不会做股权融资。而对于民营制造企业而言,在整个工业4.0领域,他们是关注最多,但是行动最少的,原因很简单——看不懂、没钱。
工业4.0领域目前基本是一头冷一头热。
工业服务商那一侧是很热的,中国现在每天都有各种论坛去宣讲“工业4.0解决方案”,但是业主那一侧反而比较冷,因为他看不出实际的经济价值在哪里。
拿数字化工厂来说,全世界做的最好的莫过于西门子、施耐德、ABB这些巨头了,可是有关它们的裁员信息一样是满天飞;至于国内的典型,海尔、沈阳机床、宝钢等等,好像业务表现也不是很好,甚至有一些发工资都有困难,说明他们的生意也不好做。
所以数字化并不是一个一揽子解决方案,它既不是制造企业成功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只是一个辅助条件。
但是这里面的确有一个我非常看好的历史性机遇,就是制造业的掌门人换代和整体升级。
中国的老一代制造业企业家普遍是50和60后,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让这些人越来越不适应,所以他们目前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因为中国民营企业大多没有建立起职业经理人制度,接班的新一代大多是80后甚至90后。
从咱们大清的康熙,到朝鲜的金正恩,人类历史无数次暴露出一个规律——主少国疑,必有权力动荡。
作为叔叔伯伯辈分的公司老臣,通常是不太服这个少主的。所以新一代制造企业的掌门人为了建立威信,同时也为了摆脱当下现实的困境,就必然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整和转型升级。
未来十年里,中国将有大量的民营制造企业因为这个原因开始做全面的升级,这不是由新技术驱动的、甚至不是由市场驱动的,而是一个特殊权力结构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升级需要钱,银行渠道获得资金显然是比较困难的,这个时候,股权融资就成为一种很好的选择。跟老一代企业家的戒备相比,新一代掌门人更容易接受这种合作方式,不但可以解决资金问题,还能够引入外部的新力量制衡内部旧力量,何乐而不为。
那么,利用专业知识和行业背景优选其中底子好的工业企业,通过融资帮助其完成全面升级,同时用到上几个圈层积累的工业服务商、以及标准参与者和政府产业基金的力量,将这次升级的效果放大,然后再通过该企业升级后的业务爆发获得投资收益,这就是我本人最关注的所谓“工业升级”领域,我们所有的布局,也基本都围绕着这样一个逻辑来进行。
跟一般风险投资家关注初创企业不同,作为风险工业家,我更关注老企业的升级和重组,以及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协同创新,我认为这个环节才是未来十年工业领域最有价值的部分。
总结
对于工业4.0这样一个充满乱象和质疑的领域,一些人通常只是远远地躲在一旁,嗤之以鼻,高冷的欣赏自己的智商,而也有一些人则义无反顾的投入其中,竭尽全力,寻找财富和未来的方向。
只有后者,才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力量,我坚信。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0 条相关评论
热门资讯
精彩导读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服务与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