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中国在科技上的进展让人刮目相看。以航天科技来说,中国在13年里把10名太空人送上天空,并对月球进行首次探测和发射两个“空间站”(天宫一号、二号)。(最近又成功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正如美国前能源部长朱棣文所说,中国在“风力、核反应堆和高速铁路”方面技术相当先进,甚至领先美国。在人工智慧、基因工程、5G宽频技术和物联网等方面,中国也正迎头赶上。
在较为机密的军事现代化上,中国也取得让美国五角大楼开始担心的大跃进。今天,中国拥有的现代化武器,包括高性能的第五代隐形战斗机歼20、“航母杀手”东风-21D,反舰巡航导弹YJ-12、094型战略核潜艇,及东风-41型洲际弹道导弹等。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因此上述发展不应让人感到意外。2015年,中国在研发上的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1%,比日本的3.6%和美国的2.7%低。但以实际金额来说却高达220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
因此,中国成为全球申请专利、工业产品设计和商标的最大来源国。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2014年中国提出的专利申请占全球34%,高于美国的22%和日本的12%;工业产品设计占50%,高于美国的9%;商标则占76%,远高于美国的13%。
中国庞大的科研班子更是惊人。2015年,中国科研人员的总数接近400万,比欧盟的240万和日本的90万高出许多。此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大学毕业生作为生力军。截至去年,中国有2900所大学和学院,大学生在校人数高达3700万(美国是2100万)。也就是说,全世界平均每五个在校大学生中就有一名中国人。而且,中国大学生中一大部分(约40%)选读科技和工程,这和其他东亚国家如日本和韩国的情况一致。
大规模和大数目当然是重要的。但它们也可能掩盖了素质和运作效率等因素。大幅的科研开支和培训一大批高水平人员,不一定会带来成功的创新,有利的制度如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更为关键。事实上,许多专利并没有重大的突破,许多发明也不能成功地转化为具商业用途的产品。
数量虽然不等于质量,但我们可以推测,以大量的资金加上科研人员快速增长,中国很明显的将按计划成功地建立一个有活力的科技基础,并日渐缩小同发达国家在科技上的差距。
其实,中国也一直努力提升科技发展的“质量”。根据《全球自然指数》(Nature Index/Global),中国2014年发表的科学论文数量全球排名第二,仅屈居美国之后。另外,在2015/16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榜上,北京和清华大学双双跻身50强,也显示中国高等教育的素质提高了。
(节选。作者 黄朝翰,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和学术顾问)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