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出处。
军工航天新闻
激光武器离实战应用有多远
星之球科技 来源:解放军报2017-05-06 我要评论(0 )
为什么激光武器虽然在不断向前推进,但临场表现却“叫好不叫座”,迟迟难以满足实战要求呢?恐怕少不了如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研究激光武器迄今已有50余年了,虽然研究成果或试验表现时常令人眼前一亮,但总是难有大的突破,屡屡让人们将其用于实战的愿望破灭。正如前几年,时任美国国防部负责采办与技术的副部长肯德尔所言,激光武器技术“是一种总是差五年就成功的技术”。
为什么激光武器虽然在不断向前推进,但临场表现却“叫好不叫座”,迟迟难以满足实战要求呢?恐怕少不了如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激光武器技术方面的限制。首先,尽管化学、固体和光纤激光武器目前发展水平较高,但总体上看它们的体积重量还是较大、危险性较高、能源需求较多,影响了激光武器的机动性和安全性及与平台的有效整合,使得它配置到舰船这样的大型平台上能发挥作用,但要放到战机等较小的平台上就有些“力不从心”。其次,激光武器的输出功率难以达到最少100千瓦的武器级标准,如美国“舰载区域防御激光武器系统”输出功率在30千瓦左右,美国“陆军战术激光武器系统”输出功率仅有10千瓦,杀伤威力明显偏弱。第三,激光武器光束跟踪和控制精度不高,使它照射目标时稳定性不足,持续照射并毁伤目标花费的时间较长。难以实现“瞄准即摧毁”,基本上只能打击无人机、火箭弹等低空、近距离、低速移动的目标,而不能有效攻击有人战机和导弹等高速移动的目标,难以满足战场快速精确打击的要求。第四,激光武器降温散热及电力供应问题突出,导致结构复杂、配重增大的同时,激光发射频率也不高,持续攻击能力不强,且信号特征过于明显,严重损害了自身的生存能力。
另一个是激光武器先天的缺陷。激光是通过直射目标并持续停留达到一定能量后杀伤目标的,它受雨雪、沙尘、雾霾、云层、气流、湿度、烟火、热晕等吸收、散射、扰动作用较大,传输损耗较高,况且很多材料对激光都有较强的反射。这导致激光武器缺少对目标的间接打击能力,不能攻击掩体或遮障后的目标以及从地面上攻击视距外的目标时,难以穿透重装甲、水泥墙壁、沙土掩体。同时,激光武器对战场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适用范围和地域有限——在丘陵、多山、植被茂密的地域或高楼林立的狭窄城市环境中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目前,对抗激光武器的手段很多,比如让炮弹、导弹等目标在飞行时旋转起来,在飞机等目标周围施放气雾、烟雾、水雾,给目标表面涂装特殊反光涂料和隔热防护层或对目标表面进行特殊的反光设计等。这样就可以有效破坏激光武器对目标的聚焦和锁定,降低其杀伤距离和效能,增大对其输出功率的要求,限制其应用范围、部署方式和任务多样性。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0 条相关评论
热门资讯
精彩导读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服务与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