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轨道交通新闻

少了这些人,智能制造会走的很费力

星之球科技 来源:工控网2017-12-04 我要评论(0 )   

在中国式的家庭教育里,我们都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孩子,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一个好大学,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当我们真的考上大学后,现实却给了我们重重的一巴掌。 ...

在中国式的家庭教育里,我们都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孩子,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一个好大学,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当我们真的考上大学后,现实却给了我们重重的一巴掌。
 
许多人工作专业不对口,即使工作对口了,但发现在学校里学的理论知识,实践起来十分困难,而这种现象在工控行业尤为明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口红利对自动化行业所起的作用已没有80年代那么明显,企业对于专业性工控人才的渴求日益迫切。
 
但在现实中,自动化人才缺口高达千万,加之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投身到自动化前线进行生产制造,最终迫使国内大多数企业不得不盲目紧随自动化潮流逐渐转型,导入大批量自动化设备代替原有的人手缺口。
 
那么这里又有一个问题:诸多传统企业发现智能制造设备导入后的生产效果并不显著,而导致这种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工作的匮乏。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近年来,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引起人们对于“机器换人”的恐慌,究竟是“机器换人”导致一线工人下岗,还是因为找不到一线工人而寻求“机器换人”?
 
答案是后者。
 
众多事实表明,目前根本不存在大批一线工人下岗的隐忧,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尤其是沿海地区,一线工人供给严重不足,人才培养理念没有同步革新,智能制造时代自动化行业亟需具有智能制造新兴思想的人才投入,没有及时更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只会让企业在导入工业自动化设备中,陷入应用情况不如预期所想的尴尬境地。
 
制造业人才缺陷体现在哪些方面?
近年来,我国技工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迫切需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革新。
 
根据教育部《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对“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预测,现阶段技工人才总缺口高达3000万。
 
《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显示,截至“十二五”期末,全国技工院校2545所,技师学院434所,年招生数量121万人,高级工班以上在校生比例仅34.2%。上述数据显示:未来市场技工人才供需缺口可能还会继续扩大。
 
制造业的人才缺口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制造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产教融合不够深入、工程教育实践环节薄弱,学校和培训机构基础能力建设滞后。
 
同时,企业在制造业人才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参与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职工培训缺少统筹规划,培训参与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制造业生产一线职工,特别是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整体较低、发展通道不畅,人才培养培训投入总体不足,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中国智能制造”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在工控行业内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工程施工人员是中国人员,研发技术人员是西方人员。
 
工程施工属于应用层面,技术门槛不高,没什么技术含量,所以工程施工,系统应用大部分是中国人。再加上工程施工非独立的技术门类,亦不是工控行业的主流技术,因此工程施工工作始终被认为是技术含量低的工作。
 
而且,大专院校或科研机构也没有专门的工程施工技术专业或研究机构,工程施工人才多由电子或通讯等行业转行而来,属“半路出家”,因此国内自动化企业里真正的高层次工程施工人才十分匮乏,“半瓶水”的工程人才较多,所以工程施工队伍的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国内工控行业还有一个最大的隐忧就是研发人才稀缺,精通英语和管理的研发人员更是凤毛麟角,由此导致国内自动化企业更新迭代的速度落后于发达国家。尽管国内也有优秀的人才,但是自动化人才极不平衡,两极分化的现状严重,极少数高级技术人才被许多跨国公司霸占,绝大多数一般技术人才在知名国企就职。
 
工业变革说到底是人才的变革,教育的变革,许多在校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总会发现,校园内理论知识、实践用的设备器材与现实差距太大。
 
智能制造时代,不仅要求自动化人才能够为原有的技术服务,还要为现有的技术做服务,同时还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性的人才,而不是简单的用PLC进行程序编写。
 
为此小编走访华南地区多家中小型企业,对于人才建设,他们提出了自己的一番真知灼见:
 
深圳市微秒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秒)作为国内运动控制技术领域的专家之一,对于人才建设相当重视。
 
微妙总经理刘好川先生在接受gongkong®的采访过程中提到:现在大多数人才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经验丰富的人才都集中向大企业靠拢。
 
就运动控制技术领域而言,运动控制经历了从逻辑控制向运动控制发展的历程。但新兴技术的迭代速度快,导致控制领域的人才分流,出现逻辑控制技术领域囤积了大量人才,运动控制技术领域人才紧缺的现象。为此,刘好川先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对于在自动化领域钻研的人才来说,现阶段应该在不断深耕理论技术的同时,深化自身的现场实践能力以及对专业市场的了解,打好进入该行业的基石。”
深圳市顾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顾美)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工业控制产品和提供自动化工程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顾美总经理曾小虎十分具有前瞻意识,从业多年的他发现,企业生产效率不高、成本投入量大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才培育体系的落后,为此,他曾独立创办一家专门为培养PLC技术人才的教学机构。
 
在走访多家自动化行业高校后曾小虎先生发现:现阶段自动化教育水平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许多学校虽设有机器设备实践教学课程,但是落后的机器设备对于即将进入企业实习的学生毫无意义。
 
在对多家高校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曾小虎先生意识到中国自动化行业的教育目前仅集中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却忽略了对学生“自动化意识”的培养。
 
曾小虎先生说:“创立培训机构的目的,其实还是为了培养一批具有自动化思维的自动化人才。”自动化企业尤其在PLC领域之所以迟迟难以创新发展,正是因为企业所纳用的自动化人才缺乏创新及自动化思维,这亦是所有企业目前用人面临的最大痛点。
 
厦门麦克玛视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克玛视)是一家专业以智能相机、模具监视器及MicroMatch视觉软件为主的高科技民营企业。
 
在提及人才建设方面,麦克玛视总经理赖明钟先生认为:“工业4.0转型的时代也是人才更新换代的时代,或者说是优胜劣汰的时代,是数据化智能化的时代。”
 
新一代的智能制造技术发展与10年前天差地别,机器视觉、MES系统、机器人、AGV、大数据等目前都已在普及并高速成长,对掌握这些技术的人来说都要求有快速学习适应能力。
 
同时,赖明忠先生强调,现在很多刚毕业的学生大多眼高手低,都想在短期内成为高收入高职务人员。
 
“自动化行业与互联网行业不同,自动化行业是很辛苦的行业,技术经验要慢慢沉淀累积,客户需要熟悉并培养,所以,刚踏入社会的学生首要考虑的是自己是否适应这个行业最为重要。”
 
目前,自动化行业对技术人才的技术基础要求更高,信息量更大,对新技术的接纳、学习和掌握过程时间缩短。未来,智能制造对技术人才要求更专业,在机器人应用、机器视觉应用、人工智能等应用型人才将成为最大的人才缺口。
 
嘉准传感科技(湖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准)作为一家专业生产工业传感器的供应商,嘉准总经理许平先生向gongkong®阐述了在人才建设上自己独到的见解。
 
嘉准总经理许平先生认为,经济在发展、文化在繁荣、政治在创新,但自动化人才却并没有更新观念,导致技术思想与时代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
同时许平先生表示,培养市场意识并提高市场需求分析能力,是一个自动化行业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避免“就技术论技术”。
 
 
行业教育痛点及缺陷人尽皆知,要培养一批行业精英,自动化专业的教育除了培养工程控制领域的技术人才外,还应培养具有控制思想和自动化技术的非工程的技术人才,增加工业管理的知识,能够具备跟踪新技术、实践与创新的能力。
工控行业从来都不缺乏竞争,未来工控行业的最大竞争,不是市场竞争,不是产品竞争,亦不是资源竞争,而是人才竞争。
未来工控行业的核心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对作为第一资本的人才的培育、拥有和运用能力的竞争。企业要想取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就必须依靠人才来维持和培育竞争力。
人才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从微观角度来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只有拥有了充足的人才,企业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光激光技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