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国在2018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经济型能源
李振国认为,光伏将在实现全球能源转型、达到控温目标的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
他给出了两大理由,首先,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能源,“太阳光照到地球上一天的能量够人类消耗20多年;地球荒漠面积的1%装上光伏就够人类所有的用电需求”。
与此同时,近十年光伏的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十分迅速。李振国回忆,“十年之前,我觉得如果花一辈子的时间能够把光伏发电的成本做到跟煤炭一样便宜,那么付出这一辈子的精力都是值得的。但现在来看,只用了这十年时间我们就基本上实现了这个目标”。
他分享了几组数据:十年前,一片单晶硅片卖13美元,今天卖40美分;十年前,光伏组件的售价是五美元一瓦,今天很多地方是25美分一瓦左右。除了价格降低之外,光伏产品的性能也在十年间得到了提升。
“中国的光伏发电与风力发电的成本实际上已经下降了60%到70%,有些地方甚至达到80%”,本次气候大会期间,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分享了中国清洁能源的发展情况和减排成绩。他表示,2017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的比重达到13.8%,有望实现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15%的目标。2005年到2017年,中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的比重由72%下降到60%,2020年将达到58%。
解振华还提到,“中国的再生能源发展速度非常快,装机容量已达到6.5亿千瓦,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2017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1266亿美元,是世界上投资量最大的国家。
结合式储能
由于太阳能的不连续性,储能问题是影响光伏产业发展的一大问题。但李振国认为,储能问题并非难以解决,而是有多种方案。“未来的能源不会单纯地依赖某种储能形式,而是多种方案的结合”,他表示,目前化学储能的成本降到了十年前的三分之一,依靠地势落差来抽水蓄能也是比较成熟的方案。另外,电动汽车的普及也会对能源的平衡起到重大作用。
“光伏+储能是人类未来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李振国说,一旦与储能相结合,太阳能的无限性和光伏发电的经济性必然使得光伏在未来取代传统化石能源。
但谈到该模式的应用情况时,李振国坦言,光伏发电与储能结合的模式还在路上。他认为水电与光伏具有很好的互补性。例如,在旱季枯水期,太阳能通常来说比较丰富,可以利用光伏发电,而到丰水期则可以进行水力发电;又或者,在白天使用光伏发电,同时抽水蓄能,晚上再用水力发电,做到发电与储能之间的平衡。“但目前这种水电与光伏相结合的模式还没有被充分利用,”李振国说。
李振国对光伏+储能的发展趋势保有比较乐观的态度,认为十年之内光伏+储能就会成为人类最便宜的一种能源。他认为,到2030年,光伏将具备大规模替代传统能源的条件,光伏的规模可能达到千G瓦级别的起步阶段。
阶梯型替代
李振国同时指出,光伏发电替代传统能源的过程是阶梯型的。一方面,光伏的产能扩充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现有的火电厂寿命还没有终结,停止使用会洇灭以往的投资成本,“原有的电厂可以继续服役,在服役期结束时再让它退出或许是一个更现实的目标”。
本次气候大会期间,美国前副总统艾伯特·戈尔也提到了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他指出,在美国、欧洲和其他很多地方,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的价格已经得到了降低。“2002年的时候,人们预言到2010年太阳能市场将每年增长1千兆瓦。但现实是这个目标最终被超过了17倍。到2017年,这个数字甚至被超过了98倍。”戈尔援引了Beutsce Bank的结论并指出,一种明显的趋势是——没有补贴的平价电已经到来。“平价的情况将会不断增加,太阳能渗透率将会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上升。”
2018年,联合国《排放缺口报告》指出非国家行动者正在全球气候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本届气候大会上,非国家行动者如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也展现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态度。
谈及企业在气候行动中的作用,李振国表示,除了通过技术和产品的创新降低光伏发电的成本从而为人类提供清洁能源,隆基股份还在尝试“用清洁能源生产清洁能源”。2015年,隆基股份开始把部分生产基地从宁夏转移到云南,利用云南的水电来生产光伏产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