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厚度约500微米的角膜上用6分钟完成手术,6个小时后恢复有效视力,国内率先开展全飞秒手术的医师团队对该手术实施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1月3日-6日在沪举行的第八届“关爱近视 微笑论坛”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市眼视光学研究中心发布了SMILE“6+6”质量控制、眼内镜ICL技术矫正疑难近视、术前全面检查排除圆锥角膜等一系列防治近视的最新临床医学成果,为近视患者敞开通往高清视界的大门。
SMILE“6+6”质量控制
“全飞秒”手术(简称SMILE术)是在角膜基质层进行两次激光扫描制作预设计的微透镜,并通过小切口取出微透镜完成屈光不正的矫正。“全飞秒”手术是以“光”代“刀”,由计算机控制飞秒激光来扫描切割角膜,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全飞秒技术开启了近视激光手术“无瓣”、“微创”的新时代。
“全飞秒技术不依赖于以往的准分子激光,仅需一台飞秒激光设备即可完成,因为不涉及角膜瓣的制作,避免了角膜瓣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也解决了术后患者遭受眼部意外撞击角膜瓣损伤的问题,适合运动爱好者及军警等特殊职业群体,而且术后患者视力恢复较快、干眼症状减少。”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周行涛教授团队自2010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全飞秒手术,至今已经完成超过7万眼,居全球手术量首位。
SMILE“6+6”质量控制目标通过6分钟的手术,达到6小时后恢复有效视力,6个质量控制包括完善的术前评估、严格的指征把握、积极的患者沟通、详细的术前宣教、规范的手术流程、高效的术后随访。
此外,周行涛教授团队在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透镜再利用、远视矫正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开展包括角膜表面镜片术、人体角膜组织透镜植入术等角膜透镜技术。周行涛教授团队在兔、猴、人眼的系列创新性科学研究,有助于大家深入地了解SMILE透镜再利用及远视矫正的潜在价值和意义,在圆锥角膜患者中的开展也为此类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法,其在临床应用的光明前景值得期待。
攻克疑难屈光手术惠及更广患病人群
“我前段时间做了检查,医生说我的角膜太薄,而且有些问题,没有办法做激光手术,那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帮我摘掉眼镜,听说有个眼内镜ICL技术。”一位近视患者向医生问道。眼内镜ICL是一种高端近视矫正手术,把一个带度数、很柔软的晶体植入到患者的眼睛里,以此来矫正患者的视力问题。眼内镜ICL手术不会切削任何角膜组织,因此可以称之为“加法”手术。当然,眼内镜ICL还有一个特点被称为“可逆性”,即指如果未来有更先进的技术出现,患者还可以通过手术医生将晶体取出让自己的眼睛恢复初始状态,从而给自己更多一次的选择机会。
眼耳鼻喉科医院视光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眼内镜ICL技术可用于稳定的圆锥角膜患者的治疗。在此之前,圆锥角膜患者一直被挂在近视激光矫正手术的“黑名单”上。在这项研究中,王晓瑛主任医师基于EVO IC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将EVO Toric ICL(可治疗散光的眼内镜ICL型号)应用于稳定圆锥角膜的近视矫正。
近视防控强调长期有效管理
权威医学专家表示,近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现代社会病。在无法改变现代学习和生活模式的前提下,探索针对高危人群的干预,特别是防治人群向高度近视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2018年8月底发布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给近视防控专业医生注射了一剂强心针。
目前,角膜塑形镜在近视防控中应用较多。2018年11月,上海角膜塑形镜研究团队于CLAE杂志发表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对于快速进展期的近视患者,联合角膜塑形镜及低浓度阿托品治疗可以显著减缓单纯使用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效果不佳者的近视发展速度,在国内外近视防控领域引起极大反响,是近视防控领域中的“鸡尾酒疗法”。
“近视防控任务并非阶段性,需要注重儿童青少年整个发育期的长期有效的管理,而这种管理模式需要医疗、教育及家庭共同协作参与。”周行涛教授在论坛上表示。
2019年,上海市五官科医院、上海市眼视光学研究中心、闵行卫生健康委员会、闵行教育局共同携手打造国内第一个近视防控康联体。该组织主要由医院对学校卫生老师、社区医生、非公医疗单位及志愿者机构进行优化培训,以学校、家庭、幼儿园为重要载体,打造筛查、治疗、辅助、宣教等为一体的近视前置防控系统。
转载请注明出处。